中国食品安全网 中国食品安全网

站内搜 索

食安监管

北京
下拉

北京市委农工委、市农业农村局开展“干部科技人员进村入户”活动

2021-05-21 10:24:34 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 编辑:邢丹
摘要:北京市延庆区大庄科乡的香草在北京农学院谷继成教授的指导下成为当地的支持产业。目前,大庄科乡的香草产业发展经验,已成为 “科技转化-产业形成-农民增收”的典型案例,为北京市科技人才服务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

  

中国食品安全网讯(李爱华)北京市延庆区大庄科乡位于延庆区东南部深山区,距城区40公里,全乡总面积126.5平方千米,是一个以一产为主的传统乡村结构,农民人均年收入不足2万元。短短五六年时间,大庄科乡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的沙门村、黄土梁村等村,种满了漫山遍野的花花草草,农民人均年收入也增长到超过4万元,翻了一倍还多,究竟是发生了什么?

其实,这一切都归功于谷继成教授,是他将香草产业引入当地,通过发展香草一二三产,发展了当地产业,美化了农村环境,带动了农民致富。谷继成,原本是北京农学院一名普通副教授,20多年里,一直在校园内从事着芳香植物研究和教书育人工作。直到2017年,北京市全面开展低收入帮扶工作,推动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帮扶,谷教授作为科技帮扶主力,在学校的推荐下,随学校派驻大庄科乡黄土梁村的“第一书记”来到大庄科乡,发现大庄科的气候、土壤条件非常适合香草种植,他立马就爱上并扎根在这片绿色沃土。

20210521101731333.jpg

现场指导

发展产业,带领农民致富。在来到大庄科乡之前,谷教授并不抱太大希望,因为他知道,香草种植对水质和空气的要求比较严苛,而且只有在清洁干净的环境下生长出的香草,才适用于转化为精油制品和高档化妆品。但是,当他到了实地考察后发现,大庄科乡植被覆盖率高,早晚温差大,山泉水甘甜清冽,水质极佳,理论上非常适合香草生长。于是,谷教授带领团队,驻点大庄科乡黄土梁村,开始探索香草种植,试种了金盏菊、玫瑰天竺葵、柠檬香茅、薄荷等7个香草品种。试种结果发现,大庄科乡的香草生长旺盛,有效物质含量高,加工成的精油品质优良,玫瑰天竺葵精油所含香茅醇成份较其它产地明显占比增高,调香师根据气味判定结果,其品质优于国内知名品牌。随后的几年,谷教授带领当地村民,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开展香草精油加工,先后建设了手工皂坊、浸泡油晾台、精油萃取坊等设施,形成了化妆品、消毒品两大类香草加工产品,尤其是以金玫瑰油为主要成分的婴幼儿复方油备受关注,香草产业迅速成型。如今,大庄科乡已形成了以沙门村为核心的香草生产、加工、研发基地,实现产值达19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从不到2万元,增长到如今人均年收入45800元。香草产业已覆盖大庄科乡14个村庄,辐射周边其它9个乡镇,种植品种包括天竺葵、香蜂草、熏衣草、柠檬香茅等10多个,种植面积近1000亩,实现了农民土地租金收入、务工收入、利润分红收入等多种途径增收的良性模式。村民富了,对谷教授来说,种植香草的意义也发生了深刻转变,香草不再仅仅是停留在纸面上的20多年研究成果,如今更是成为了打开农民增收大门的钥匙。

20210521101837667.jpg

香草种植

授人以渔,开展农民培训。大庄科乡的香草产业快速发展,离不开当地农户的积极参与和技能提升,更是离不开科技人员的技术指导和教育培训。正是通过谷教授的培训指导,才让村民掌握了香草种植及加工技术,从人均收入不足2万元的普通农民,变成了如今人均收入超4万元的技能型劳动者。谷教授从进驻大庄科乡那一刻就意识到,只靠自己不可能完成香草产业落地转化,当地农民才是发展香草产业的主力军,要将自身所学,毫无保留的教授给这些农民,帮助他们走上致富的永久道路。于是,乡里便从此多了一位“谷老师”,在一栋栋香草大棚里,在一座座加工设施中,在一颗颗香草植物前,随时随地都能看到谷教授的身影。哪个部位剪苗、插苗的间距需要多大、土怎样配置、扦插的苗木保持多高湿度更易存活……有问题找“谷老师”,已经成为了村民的口头禅。在谷教授日以继夜的亲自指导下,这些普普通通的村民成为了掌握技术的“山村工作者”,成为了掌握技能的“高素质农民”,村民自身的自豪感荣誉感也油然而生。

20210521101935373.jpg

考察现场

进村入户,推动人才下乡。借着科技帮扶的契机,谷教授等一大批科技人才进乡村、走基层,与乡村建立了对接服务关系,帮助乡村发展产业,带动农户增收致富。为进一步打通科技服务通道,真正做到“把论文写在京郊大地上”,北京市委农工委、市农业农村局将在全市范围,继续深入开展“干部科技人员进村入户”活动,推动机关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到京郊农村开展进村入户联系对接工作,主动建立技术服务点(片),发挥三农干部的组织优势和科技人员的技术优势,为乡村振兴提供好智力支持。市农工委、市农业农村局人才工作处处长付鹏介绍到:“推动干部科技人员进村入户,是鼓励人才向农村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必要引导,是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的有效通道,是推动研究机构科技成果转化的实践平台。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和完善干部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工作,引导各类人才下基层、做服务;将大力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加强基层党员干部、农村致富带头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新型职业农民、返乡青年等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培养;将进一步完善基层人才配套待遇,坚持产权激励与现金激励并举,明确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归于科技人才的实施办法,积极推动各类人才向农村流动;将充分发挥职称评审的引导作用,将包村包片或包产业技术服务等基层服务时长作为重要业绩内容,并将基层服务成效作为评选先进、升职晋级、绩效薪酬的重要依据。”

大庄科乡的香草产业发展经验,已成为 “科技转化-产业形成-农民增收”的典型案例,为北京市科技人才服务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关键在人才,“农村有巨大空间,可以大有作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全体科技人才指明了前进道路。北京市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在乡村振兴中,首都科技人才更应发挥好先锋引领作用,不顾个人得失,扎根农村一线,以扎实专业的知识、为民服务的责任、助农爱农的情怀,为北京市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做出应有贡献。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订报热线:010-68289071   新闻线索E-mail:newscfsn@163.com   采编热线:010-5338523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转8066   通联热线:010-63703078
中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10219194号-3    %E5%A4%87%E6%A1%88%E5%9B%BE%E6%A0%87.png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877号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2 by www.cfs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