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1000多米的桑植县人潮溪镇西莲村,暖春似乎来得晚,但这里的茶叶却一点也没有错过春天。
“又是一季好茶,又是一年好收成!”4月11日上午,望着葱郁的茶园,西莲茶业负责人唐怀廷信心满满。他说,自2019年“西莲1号”产品壮大后,公司的茶叶实现口碑和销售双赢。去年销售额达1100万元,比上年增长50%以上。
双赢的制胜法宝是什么?从2018年起,桑植迎来首批科技专家服务团,并在全县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科技专家们活跃在田间地头,播撒科技星火,帮助村民攻坚克难,巩固脱贫成果,助推乡村振兴。
“把希望寄托在这群特派员身上”
好山好水出好茶。“桑植白茶虽有颜值,但要长期发展,务必找到它的核心竞争力!”来桑植3个年头,专注农业产业发展的张帆,是省农科院的科研人员、桑植县副县长、县科技专家服务团团长。他说,优良的茶树品种、有机标准的栽培模式、精益求精的制作工艺和鲜明的品牌文化,就是“桑植白茶”的核心竞争力。
桑植县72名科技特派员下到田间地头,深入生产车间……目前,科技服务专家团已建立3个项目实施示范基地,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新成果17个;累计开展集中培训28场次,田间指导培训78场次。
“一直相信专业人做专业事,所以我们把希望寄托在这群特派员身上。”曾属明清贡茶基地的西莲茶业,年销售额始终停滞在500万元左右。为此,公司负责人多次找到科技专家服务团,希望能“一招制胜”。
通过连续多日促膝夜谈,查阅和分析公司年度报表,科技团开出“秘方”:开发新产品、引进先进生产线、打造“西莲1号”高端品牌、重新定位产品、设计新的包装……最终,公司销售额成倍增长。
无独有偶。湘丰茶业也得到了服务团的“良方”,建成标准化白茯砖全自动生产线1条、普通生产加工线12条,年生产加工能力达2500吨。
科技专家服务团还给各大茶企和种茶大户传经送宝。通过科技兴茶,桑植建成了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白茶地方标准体系,积极申报绿色食品认证基地,成功申报“桑植白茶”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目前,“桑植白茶”年生产茶叶2100吨,年产值2.85亿元。
“我留在桑植的心更坚定”
“5年,10万亩,10亿元!”4月8日,桑植白茶研究院暨乡村振兴人才孵化基地揭牌成立后提出的目标,引人注目。
桑植白茶研究院是以该县现有科技专家服务团为班底,整合其他社会力量和资源组建的,下设品种繁育和培管专家组、加工专家组、品牌推广专家组,专门从事白茶科研、文化挖掘、产品开发及品牌保护。
“这是一场及时雨,让我留在桑植的心更坚定。”得知人才孵化基地成立后,“90后”留美归来的易寻迅有些感动。去年底,在湖南、贵州、四川等多地考察后,易寻迅放弃40万元高薪,召集6个小伙伴,直奔桑植农村,一心只想做大做强“桑植白茶”。目前,已入职张家界市万宝山茶业有限公司的易寻迅及其团队,正在研究品牌升级、新产品研发,预计5月下旬开始销售新茶。
“有了白茶研究院,桑植白茶肯定会红火。”桑植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陈瑞说,桑植白茶研究院将致力于培养茶叶专业人才,让桑植成为聚集国内外白茶产业人才的高地、白茶产业技术研发与学科发展基地和茶产业科技成果展示、孵化与技术转移基地,为乡村振兴贡献科技力量。
孵化基地有了,如何留下人才?记者从桑植县人才办获悉,该县将“乡村产业人才贷”纳入创业担保贷款重点支持范围,最高可提供300万元的贷款,同时正积极落实2021年度科技特派员服务乡村振兴项目申报。该县推出的乡村产业人才“倍增”工程,将以“十带百、百联千、千育万”的倍增机制,实现人才倍增,为乡村注入内生“活力”。(上官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