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李玥) 尽管疫情可能增加食品安全风险,但在严格管控下,上海的食品安全总体状况得到了市民的充分认可。
上海市食药安办、上海市市场监管局1月25日发布的《2020年上海市食品安全状况报告(白皮书)》显示,2020年,上海市民对食品安全满意度得分为86.5分,这是上海市民食品安全满意度调查开展至今,评价最高的一年。
评价性抽检合格率近15年来最高
过去一年,上海市民对食品安全状况的认可,有多项成绩在支撑。
2020年,上海共报告发生集体性食物中毒3起,中毒人数62人(无死亡),集体性食物中毒报告发生率为0.26例/10万人口,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是2006年以来集体性食物中毒报告发生率第二低的一年,仅高于2018年(0.18例/10万人口)。
集体性食物中毒发生率的持续低走,一部分得益于上海对于食品安全最严格的监管。
2020年,上海共监督抽检各类食品样品146842件,合格率为99.1%,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快速检测206.24万项次,同比增加48.6%,快速检测筛检阳性率为0.29%,同比降低0.21个百分点。
上海2020年还抽检了34大类14501件食品,评价性抽检总体合格率为99.4%,同比上升1.3个百分点,为近15年来的最高水平。
“重拳”治理食品安全问题,上海2020年共查处食品安全违法案件6944起,罚没款金额8544.18万元。上海公安部门侦破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11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91人。
食用农产品总消费量八成靠“外援”
食品安全总体状况继续保持有序、可控、稳中向好态势的同时,白皮书并没有回避一些值得重视的现象和隐患。
白皮书指出,近年来,上海食用农产品供应的对外依赖程度在加剧。
2020年,全市食用农产品总消费量在2600万吨左右,其中80%要靠外省市供应才能满足,该比例比2015年高出了10个百分点。
近年来呈现缩减态势的地产主要食用农产品供应量,进一步加剧了上海食品供给对外依赖的程度。
2020年,上海地产蔬菜244.3万吨,产量比2016年减少了15.87%;地产水产品5.6万吨,产量比2016年减少了46.67%;31万头的生猪产量,则为近10年最低谷,比产量为峰值的2014年锐减259.2万头。
同时,还有大量食品为“舶来品”。2020年,上海口岸进口食品多达35.08万批次、重911.2万吨。进口食品数量排前三的品种依次是肉类、粮食类、水果及坚果,肉类进口量高达861.33万吨。
餐饮业规模为“十三五”最大
不过,上海食用农产品供应的对外依赖程度加重,也有积极的作用,受到这种供应结构的引导,加之疫情的影响,上海的食品生产经营业在过去一年有了迅速发展,尤其是从事食品流通业务的上海食品销售经营主体,规模在近10年里增长了1.93倍(以持证经营的食品销售经营主体存量数据为依据)。
截至2020年底,上海共有310134张有效的食品生产、食品经营、特殊食品、食品相关产品等许可证。其中,主体业态为食品销售的食品经营许可证多达186950张,占总量的60.28%,所占比重比2019年高出了1.5个百分点。
这种日益依赖“外援”、流通环节越来越多的食品消费和产业结构,已使上海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食品“流通城”,来自五湖四海的各色农产品、食品能够又快又好地送进市民的“菜篮子”。
与此同时,不惧疫情冲击,积极转型、专注于早餐工程、半成品、网络订餐等领域,上海的餐饮业在去年也有了快速发展。白皮书显示,截至2020年底,上海共有持证餐饮服务单位120325户,数量比2016年末的时候增加了近1倍,规模达到“十三五”期间的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