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王志辉 延明泽)通榆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尤其是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任务更加艰巨。
因农村地广人稀,农民居住分散,此前,大部分村屯饮水不达标,部分村屯农村饮水铁、锰、氟严重超标。“十三五”以来,通榆县先后投入各类资金3.16亿元,对全县648处农村饮水集中式供水工程进行改造提升,直接解决了4.89万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一举实现了24.48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供水保障率、水质合格率“双百目标”。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三分建七分管”,为了稳定持续保障农村饮水安全,通榆创新务实举措,采取“一提升、两驱动、三必清、四统一”工作模式,竭力提升管护水平。
搭建监管平台,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一提升”。为了进一步强化监管与处置,解决以往“人管人”监管不到位、处置不及时、人力物力投入大等问题,通榆县不断提升工程运行监管与应急处置的能力,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关键时期,在资金极为紧张的客观条件下,投资366万元,新建了吉林省首个农村饮水安全视频智慧监管系统平台,实现了农村供水点远程智能化管理,能够实时智能监控冲洗和反冲洗,实时反馈农村供水点破坏、卫生安全、水质安全以及其他问题,实现了饮水安全智能化监管全面提升,达到饮水安全监管质的飞跃。
统筹协调推进,实现饮水安全工程“双驱动”。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通榆县将农村安全饮水作为解决民生的“生命线”工程,上下齐心,尽锐出战,多部门联动,统筹协调解决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各项工作。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狠抓顶层设计,所需资金敞口安排。成员单位统筹联动,有效解决疑难杂症,强化问题排查。成立4个核查组,常年、不间断下到各个村屯排查,小问题即知即改。各乡镇行动迅速,不推、不等、不靠,充分落实了主体责任。在通榆县委、县政府的双轮驱动下,通榆县如期啃下了农村饮水安全这块“硬骨头”。
坚决防治污染,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三必清”。严格按照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的管理要求,通榆县对水源井半径30米范围内的畜禽圈舍、厕所等污染源全面彻底进行清除;采取住户搬离和新打水源井两种方式,全面解决了206处水源井存在的“人井混居”问题;按照白墙、灰裙、蓝瓦统一要求,对所有管护房进行建设与修缮,并制定“无尘无土无杂物”的卫生标准,对所有管护房室内实施彻底的清扫和严格的日常监管。现在的通榆农村,最美、最干净、最安全的房屋就是水源井管理房。
规范日常管护,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四统一”。统一管理模式,将村屯分散管理改为由乡镇统一管理,同时实行政府加市场的管护模式,县、乡两级分别成立了农村供水管理中心。统一管理制度,制定并实施了《供水人员工作职责》等十一项制度,做到了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儿。统一技术规程,组织开展管护人员业务培训,聘请专家团队,对农村饮水安全疑难问题把脉会诊。统一维修养护,真正做到了事有人管,责有人担。县、乡两级每年拿出600余万元维修养护资金,全力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持续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