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李多才 马文娟 记者冯文亮)为有效防范冬季新冠疫情通过进口冷链食品传播风险,阻断疫情传播渠道,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甘肃省武威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市商务局、卫健委、交通运输局和公安局召开全市进口冷链食品监管工作暨疫情防控知识培训电视电话会议,制定印发《关于规范进口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运输行为严防新冠病毒污染风险的通告》和《关于进一步加强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对进口冷链食品防控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强化责任落实,制定九项措施,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确保该市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到位。
建立“进口冷链食品总仓”监管人制度。根据各县区实际需要,设立“进口冷链食品总仓”,所有进入市内进口冷链食品,全部进入指定总仓,各总仓进驻2名商务部门人员和2名市场监管人员驻点监管,明确总仓监管人员的现场查验证明、进仓造册登记、录入追溯平台和出仓开据票据等职责。截止目前,凉州区和民勤县已经建立“进口冷链食品总仓”。
实行提前报备制度,健全完善通报制度。从11月17日起,凡从市外购进进口冷链食品的单位和个人,在食品预计到达24小时前,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进行报备。公布进口冷链食品备案电话5部,同时公布了备案传真和邮箱;健全通报制度,对进入总仓的进口冷链食品,市场监管部门及时将有关信息通报商务、卫生健康、交通运输和公安等部门,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和协查机制。
落实“电子一票通”,全面加强追溯管理。所有进口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者全面运用“甘肃省食品安全信息平台”,严格执行甘肃省市场监管局和甘肃省商务厅《关于进口冷藏冷冻食品生产经营者全面应用“甘肃省食品安全信息平台”的通告》,将“电子一票通”展示在销售场所,对不能提供“电子一票通”的,不得采购、销售和使用其产品。截止目前,冷链食品经营者已100%落实“电子一票通”。
全面实施消杀制度,着力强化风险排查。加强食品存放转运区域、运输工具、货物外包装及其他相关用品用具的清洁消毒工作,强化风险排查和环境整治。对新进员工和返工人员14日内行程与健康状况进行登记,对每班上岗员工落实登记、测温、消毒、查验健康码等防控措施,严禁“带疫”上岗。
切实做到应检尽检,采样检测全覆盖。按照“首接检、批覆盖、抽样查”的原则,对进口冷链食品及其包装做到随到随检,并对相关从业人员定期开展核酸检测,抽样检测延伸到单体产品。相关环境、食品、人员 “应检尽检”,从源头上防止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截至目前,出动执法人员2010人次,检查冷库260个、农贸市场20家、餐饮服务单位1644家、排查进口冷链食品1323批次,开展核酸检测22轮,检测食品样品2453份,检验从业人员数量1225人,检测环境样品1966份,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严格冷链物流监管,杜绝运输传播风险。加强了运输冷链食品车辆和人员的监管,各承运进口冷链食品的物流企业、车辆经营者和驾驶员,在承运进口冷链食品前查验进口冷链食品海关通关单证和预防性消毒证明,对不能提供消毒和食品相关证明材料的,不得承接货物运输。要求司机和随从人员在运输过程中不得擅自开箱,不得随意打开冷链食品包装直接接触冷链食品。运输车辆载运进口冷链食品时不得同车运输其他物品,每承运一车冷链食品装货前和卸货后要对车厢内外进行彻底消毒。
加强人员培训,强化宣传引导。对全市市场监管系统食品监管人员和从事进口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者、运输者和物流企业的从业人员进行各个环节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培训。同时广泛开展冬季新冠疫情通过进口冷链食品传播风险的防控知识宣传,扩大社会知晓面,及时提醒广大市民自觉遵守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增强了群众的疫情防控意识。
加强督导检查,形成监管合力。市场监管、商务、卫健委等部门组成检查督导组先后深入古浪县客运中心、天祝县金色阳光大酒店、民勤县进口冷链食品监管总仓、凉州区昊天农产品市场、凉州区东盛冷库、古浪凯尔亮超市等22家冷库、 农贸市场、商超、餐饮服务单位,通过听汇报、查资料,现场检查等方式开展冷链食品督查检查工作,共同推进冷链食品储存、运输物流、加工分装、经营销售等生产经营场所和重点从业人员的摸排工作,确保进口冷链食品来源可溯、去向可追、问题可查,全力规范辖区冷链食品销售经营秩序,保障辖区百姓的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