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陈星 记者朱定荣)11月19日上午,宁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召开深化治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新闻通报会。发布会上,市市场监管局四级调研员卢刚围绕“注重应纳尽纳,完善目录内容”“注重过程监管,确保有序生产”“注重追溯推广,实行包装销售”“注重示范引领,推动提档升级”等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宁德市深化治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工作成效。中央、省直驻宁、市直媒体到场参会。
为打造高标准小作坊,有效规范小作坊生产加工行为,确保消费者吃上放心食品 ,通报会做了详细介绍。2019年起,宁德市在全省率先开展小作坊三年综合治理,通过完善产品目录、强化过程监管、实行包装销售、实施示范创建等方式,对小作坊的生产加工环境、工艺流程、加工业态等方面进行全面梳理调整。经过一年多的奋战,全市小作坊出现了明显的积极变化,监管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宁德市正在培育以穆阳线面为代表的小作坊产品集中加工区试点
对允许生产的食品“应纳尽纳”,为合格食品小作坊办理“身份证”。卢刚说,今年2月份,经市政府批准公布实施,《全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允许生产加工食品目录(2020年版)》扩充了产品类别品种明细,扩大了目录实施区域,取消了前三批目录中对小作坊产品设置的销售区域限制条件,明确了产品定义、执行标准、基本生产工艺流程和检验项目,共收录16类31种62个传统、低风险食品,为传统地方特色食品办理“身份证”提供了基础保障。
在摸清现存小作坊的底数和基本情况后,市场监管部门对目录内小作坊进行普查建档并督促业主办理小作坊证照,合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正确引导已列入目录管理的小作坊业主积极改善生产加工条件,建立从原料购进到销售的全程记录制度,严格生产加工过程管理,严控生产过程风险,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截止今年10月底,全市调查摸底小作坊324家,普查建档率100%;共有114家小作坊新取得核准证书,同比增长40.7%;共抽检小作坊食品112批次,合格111批次,合格率为99.1%,较上年度提高1.4个百分点,食品安全状况稳中向好。
市场监管部门上门指导周宁县面条加工作坊
据悉,宁德市监管部门统一制作了《小作坊实行包装销售须知》和示范性小作坊食品标签标识及公示牌,组织各级市场监管人员主动上门免费发放和讲授规范知识,并督促小作坊业主按照标准执行到位。从今年7月1日起,率先在全省实行小作坊目录内食品全品类包装销售,主要是在食品包装(或容器)上标明食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成分或配料表,以及生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核准证书编号等基本信息。目前,全市 255 家持证小作坊包装销售率达95.5%,涵盖黄酒、米粉、湿面、豆制品等主要产品。
通报会介绍,早在 2016 年,宁德市就组织开展了省级小作坊示范点创建活动,基本形成“一县一示范”、“一点带一片”示范带动格局。今年,市委市政府又将创建示范点工作列入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在全市范围内筛选具有宁德传统工艺特色,生产基础条件较好、质量安全管控到位、市场信誉度良好的小作坊作为首批市级示范点,发挥表率引领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监管部门探索实施设计流程布局、提前介入规范、严把审查关口,检测技术介入、消费终端倒逼、强化日常监管等措施,重点突破、稳步推进,严格按照加工区域、原辅料(库)、洗消间(区)“三分离”标准改造生产经营场所。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全市规范提升改造小作坊35家并创建市级小作坊示范点,超既定目标16.7%,2家省级小作坊示范点升级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并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
“规范有序发展是保证小作坊食品安全的重要举措。”卢刚表示,目前,宁德市正在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按照管理规范、特色鲜明、效益突出的标准要求,开展小作坊生产加工集中区建设,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小作坊和地方特色食品品牌,促成一批小作坊转型升级为食品生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