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保障市民食品安全,台州路桥区螺洋街道探索建立食用农产品电子追溯体系,以二维码为产品标识,对食用农产品的经营主体、质量、流向实现线上监管。
中国食品安全网讯 (记者 戴正聪) 日前,消费者李某来到位于台州市路桥区螺洋街道的台州市粮食批发市场购买粮食制品,发现每家店里每样产品上都贴了一个二维码,他拿出手机随意扫描了一包大米上贴的二维码,很快出现了该大米的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日期、销售店家等溯源信息。
这小小的二维码,是由螺洋街道食安办和市场监管所为保障市民食品安全,会同台州市粮食批发市场共同探索建立的食用农产品电子追溯体系中的一环,以二维码为产品标识,运用信息化手段,以经营者履行法定进货查验制度为依据,将主要内容形成数据信息,对食用农产品的经营主体、质量、流向实现线上监管。
食用农产品从生产加工环节开始,每一批产品都带着产地、生产厂家、生产日期、经营主体等信息进入批发、零售、消费环节。在探索电子溯源时,充分考虑了使用简便、内容完整和运营成本等因素,借鉴其他地方的经验,最后采用了二维码小标贴的形式。经营者将相关信息传递给市场管理人员,市场管理人员通过系统生成二维码,交由经营者贴在所售商品上。消费者购买时无须另行下载软件,只要使用微信扫一扫的功能,扫描一下二维码,便可获知食用农产品的相关信息。有了该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的二维码,相当于农产品有了自己的“身份证”,使消费者可以买得安心,吃得放心。
二维码的使用现阶段对保障食用农产品的全程监管和问题发现起到了非常有效的作用。下阶段继续对系统进一步细化,不仅做到“溯”,还要做到“追”,把反映交易情况的单据号、交易日期、交易数量、交易品种等信息录入系统,能够查询到农产品被谁购买,确保源头可溯、全程可控、风险可防、责任可究,无缝连接生产者、购买者和消费者,让食品安全晒在阳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