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蔡艳军) 韩复兴,河南省泌阳县官庄乡人,成年后随打工大军到外地打工谋生,主要是随远洋渔船出海捕鱼。多年的漂泊,也挣了些钱,但心中一直挂念着家乡的发展。
一年前,全国上下脱贫攻坚紧锣密鼓开展之时,一次过年时不经意的香菇产业观摩,使韩复兴华丽转身,决定回到家乡发展香菇产业,把种植香菇作为自己今后谋生和致富的渠道。至今已发展香菇三十多棚,十几万袋的规模,带动周边十几户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致富。
泌阳县香菇产业基地
在准备发展香菇种植之前,与家人进行了沟通了自己的想法,但一听说要投资很多钱,要把这几年打工挣的钱全投入,家里人都投来质疑的眼光,钱都投入了,没了收入生活怎么办?没有技术种植失败怎么办?销路怎么样?一连串的“质问”让韩复兴左右为难,但在政府农口负责人的鼓励下,在考察了香菇市场销售的供不应求下,在政府的项目支持下,韩复兴决定放手一搏。
建香菇大棚更耗时费力,为了节约开支,韩复兴与家人一道,顶烈日、冒酷暑、亲自去采购相关物品用料,能干的活就自己干,没日没夜的干了两个多月,终于在越夏早茬香菇种植前的时期把三十多个大棚建好。
村民在采摘香菇
香菇大棚建成后,经过一系列的消毒等程序后,韩复兴将十多万支菌棒装入棚中,等待菌棒转色、出菇。可天有不测风云,香菇棒在技术上出问题了。香菇菌丝被一种病菌感染,这种病菌具有复制快、传染性强等特性,对香菇菌丝生长有着极大的危害,如不及时清理,大棚香菇将毁于一旦。
为了使香菇保持有机成分,他拒绝用药水喷施杀菌,而是用土办法清水冲洗处理。病菌附着香菇棒上,冲洗不到的地方,就用小刀一片片的刮除,感染深的斑块,就一一剔除。水洒在身上,他和家人全然不顾,手足麻木,依然坚持不懈,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与时间赛跑,尽快阻止病菌的蔓延……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半月的挽救,第一批香菇保住了,还取得了一定经济效益。
村民在采摘香菇
香菇管理阶段,需要二十个小时观察温度、湿度,在家里吃住影响工作。韩复兴索性就在地头建了几间板房,把家搬到了村外香菇基地。
韩复兴的做法得到了官庄乡乡政府的认可,并为韩复兴香菇种植基地竖起了一块香菇扶贫(带贫)基地的牌子。并给协调了二百多万元,建了了菌棒加工厂和保鲜冷库。
为帮助更多的贫困户及村民脱贫致富,韩复兴的香菇棚中用工都是农村留守妇女和贫困户的劳力,并手把手教他们技术,为下一步大家共同种植香菇致富打下基础。目前,韩复兴香菇种植基地已成规模,分拣车间,冷库等设施,应有尽有。扶贫先扶志,扶志抓教育,大家共同致富才是真的富裕。
韩复兴整日重复着枯燥而又劳累的工作,每天起床的第一时间,总是神经质地跑到菇棚,看温度、测湿度。上班后,与务工人员采摘、分拣、装车、送货,使原本胖胖的身体一下子瘦了二十多斤,但为了带领乡亲们共同种植香菇致富,韩复兴毫无怨言,一心扑在香菇种植的事业上。韩复兴他没有气壮山河的誓言,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就是这样在基层默默干着简单单调的种植业,也正是无数这样在基层的劳动者为中国的脱贫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