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徐红伟 王再明) 9月27日,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管局开启“国标粉条新技术现场培训班”首轮培训活动。以改善技术为支撑、以实操培训为手段的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管局“治理淀粉制品铝含量超标”行动正式拉开帷幕。作为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管局“治理淀粉制品铝含量超标”行动计划的一项具体内容,该次培训计划分4个批次进行,利用四天时间对全市涉及粉条生产的81个市场主体进行“改造技术工艺”食品安全培训,力求以“技术改造+实践操作”的全覆盖式培训,提升从业经营主体的技术标准,从根本上解决淀粉制品铝含量超标问题,确保人民群众可以食用到“工艺可靠、质量安全”粉条等淀粉制品,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国标粉条新技术现场培训班”首轮培训现场
今年以来,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管局在工作实践中,全面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采取务实有效的措施推进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针对呼和浩特市部分淀粉制品铝含量超标的问题,坚持标本兼治、疏堵结合的工作理念,在深入调研了解有关情况的基础上,从支持企业改善工艺抓起,分五个步骤启动“治理淀粉制品铝含量超标”行动计划,着力提升治理效果。
培训人员就粉条制作新技术关键环节认真讲解示范
抓排查、找症结。准确掌握正常经营的存量主体近三年来的淀粉制品抽样检测情况,充分调查了解其配方、工艺、生产情况,摸清不合格问题症结所在。同时,进一步完善经营主体台账有关内容,切实做到“摸排无盲区、数据无遗漏、监管无死角”。
抓宣传、做科普。围绕治理工作要求,邀请食品教研领域专家,对淀粉制品中铝含量超标的危害进行深入分析,利用动漫、图片组合方式,分批量制作“淀粉制品铝含量超标危害、市场监管部门治理淀粉制品安全在行动”等系列小视频,依托“两微一端”进行密集式宣传,进一步增强全民食品安全意识。
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管局领导作开班动员
抓培训、助技改。抓住淀粉制品铝含量超标的症结所在,匹配专项专项资金购买专利技术,为呼和浩特市地区淀粉制品生产企业和小作坊提供免费技术支持,助其攻克技术瓶颈。在此基础上,组织开展生产人员和安全监管人员分期培训,采取“进工厂、学工艺,情景式交流、实操性互动”的培训方式,确保参训人员熟练掌握生产工艺和配方技术,按照合格的工艺配方组织生产,有效化解“铝含量超标顽疾”。
做承诺、抓整改。要求淀粉制品生产主体做出“按照国家标准要求组织生产,保证产出的产品符合国家标准要求,铝残留量不超过200mg/kg”的书面承诺,在培训完成后一个月时间内完成整改,用技术指标和时间时效双向约束,规范其生产行为。
抓抽检、严惩戒。建立问题导向工作机制,在各类企业整改期满后,匹配专项资金对各类生产企业、小作坊的淀粉制品的铝含量等指标情况进行抽检,质量抽检覆盖率达到100%。对经质量抽检仍然出现淀粉制品铝含量超标问题的,由辖区市场监管部门立案调查,从严从重查处。
参加培训的湿粉条从业人员认真听讲
在现场,前来培训的粉条制售单位与市场监管部门签订了《湿粉条生产企业及小作坊质量安全承诺书》。
目前,呼和浩特市“治理淀粉制品铝含量超标”行动计划正在顺利推进过程中,完成集中轮训后,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管局将全面建立优化协同工作机制,发挥主流媒体舆论导向作用、消费者的监督作用、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营造“支持治理、打击违法”的浓厚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