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 (记者 连待待 王正心) 2019年以来,杭州市积极探索创新建设“食品生产领域监管云平台”、“阳光厨房智慧监管平台”,2020年正式上线“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风险预警平台”,三大监管平台在食品生产、流通、餐饮领域逐步实现统一准入标准、统一信息发布、统一规范管理的数字智慧监管。近日,杭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了《杭州创建高水平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行动方案》,方案提出,实施“互联网+监管”,积极创新数字赋能食安治理,建设覆盖食品生产、流通、消费全链条的数字治理平台,努力打造食安治理现代化“重要窗口”。
杭州食品安全监管云平台
“食品生产领域监管云平台”实现食品生产领域治理智慧化。实现全链条追溯管理。企业记录食品加工全流程信息,实现电子留痕,“一次不跑”完成停产报告、主体责任自查报告等工作。目前平台已录入产品可追溯数据5649条,购销台账数据4753条,生产台账16626条,登记从业人员9080人,获取企业主体责任自查报告649份,发起食品召回18次,实现食品安全零事故。开展全闭环精准监管。在线巡查企业及小作坊2300家次,通过线上智能监测预警,实现线上监管。目前,平台登记数据60125条,产生预警信息33873条,其中证照预警17条,健康证预警3767条,超范围预警3042条。发现问题线索35条,监测到重大风险隐患2起,排查风险隐患24起,处置闭环率100%。扩展基层信用分级监管。余杭区塘栖镇市场监管所在省内首个试点“食品安全监管云平台”基层信用风险分级监管,进行生产过程、监督检查、案件查处和社会评价等数据累计风险积分,设置了“良好、警示、失信、严重失信”四档十二个等级,分值越高风险等级越高,监管检查频次越高。目前,塘栖所运用平台分类监管功能,在辖区开具责令整改通知书28份,立案查处7家,停业整顿4家,依法取缔2家。
杭州食用农产品数据驾驶舱
“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风险预警平台”实现食用农产品追溯数字化。实现农批市场内外可追溯。建立电子闭环追溯系统,对农批市场内经营户实行“食安码”一户一码,包含进场、报备、检测、交易、追溯、管理等数据,实现进入销售流通环节的食用农产品入场来源可溯、场内流转可查、出场去向可追。实现产品下游流向可追踪。农贸市场商户、餐饮单位及单位食堂可通过扫描“食安码”查询进货农产品信息,实现食用农产品从来源至最终消费端的数据连贯传输。实现数据赋能监管可共享。通过与农业产地准出信息、商务肉菜追溯体系、公安环食药违法线索等信息共享,为经营者选择资信良好的供应商,市场管理方加强对问题多发品种、产地、经营户的管理,以及监管部门开展风险研判预警、问题产品追查处置提供了便利。
杭州市场监管系统·食安慧眼
“阳光厨房智慧监管平台”实现餐饮环节治理一码通。实现企业“健康信息”公开透明。将“个人健康码”升级打造为“餐饮企业健康码”,消费者可直观了解员工健康、厨房动态、商家风险分级等信息,并可开展商家评价。目前全市73184家餐饮企业全赋码,扫码79354人次,监督发现红码企业458家次,黄码企业1511家次。通过限期整改,有180家单位从红码转为黄码,223家单位从黄码恢复为绿码。实现“农村家宴”智慧管理。建立家宴中心农村土厨师“一户一档案”815人,构建以乡镇(街道)食安办、村(社区)食品安全信息员和市场监管部门为主体的农村聚餐管理机制,共培训家宴中心负责人和厨师(帮厨)1300余人次。开展农村聚餐备案申报制度,备案率达100%。实现“物联感知”“智能抓拍”数据预警。今年,对“阳光厨房”后厨设施设备进行改造提升,设置专间温度、冰箱冷库、紫外线灯预警等14种状况异常预警,对厨师未戴帽、工作场所抽烟、玩手机等14种违规操作进行AI抓拍预警,加强卫生环境智能监测。目前,全市1011家餐饮单位安装物联设备4429件,发出异常预警1509条;608家餐饮实现违规抓拍,累计抓拍56380次,系统功能提升自动核验1591次。
下一步,杭州市将结合市委提出的打造全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重要窗口”的新要求,做好平台与城市大脑的场景融入。对标对表“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推动食品安全监管重点领域重点环节融入城市大脑建设。拓展丰富食品安全 “一企一码”、“一户一码”、“餐饮企业健康码”场景应用,重点培养消费使用习惯。强化平台数据深度挖掘和关联关系分析,提升数据分析能力和使用水平。做好平台间的提升融合。推动食品生产、流通、消费三大领域相关系统、平台的提升融合,优化平台要素配置。深化基层网格建设,推动平台数据应用向下延伸。聚焦惠企便民,整合数据资源,提高数据监测的预警能力,消除食品安全治理盲点。做好跨界数据的有效融通。推动跨系统、跨部门、跨企业、跨区域的数据融通,打通与省食品安全综合治理数字化平台、市数字农业综合平台、市环食药案件分析平台、企业平台等的数据接口,协同长三角市场体系一体化合作,为城市治理创新应用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