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 (记者 戴正聪) 贻贝在浙江俗称淡菜,是便宜又美味的贝类海鲜,是休渔期间百姓餐桌上的常见美食。近期由于因受赤潮影响,舟山嵊泗县相关部门加大对养殖贻贝和农贸市场野生贝类风险监测,检测过程中发现贝毒素超标情况,县食安办于7月7日发出消费警示。
执法人员对贻贝进行抽样检测
据嵊泗县海洋环境监测站监测报告显示,受温度和湿度影响,赤潮一般每年或者每隔几年发生,分有毒和无毒两类。嵊泗近岸海域最近的一次赤潮约在2020年6月16日至23日前后结束。由于嵊泗县临近东海海域(外海),当地水体受污染程度较小,净化速度相对较快,所以水质较好,这一海域的赤潮一般都是无毒的。根据农业部渔业环境及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舟山)专家指出,赤潮中富含的藻类是贻贝的食物,当赤潮中的有毒藻类通过食物链传递给贻贝,并在其体内蓄积,造成贝类毒素超标。赤潮过后,贝毒素超标的贻贝在海水里能够自我净化,指标恢复正常后,就可以收割上市,市民无需担忧。
快检室工作人员对市场内的贝类开展定性检测
每年相关职能部门都在监测,尤其是赤潮发生频率高的时候,力度与频次会加大。同时,保持信息共享与沟通,及时通报检测结果,发布温馨提醒,并加大抽样检测,确保贝类产品各项指标合格,才能上市。自消费警示发出后,连日来嵊泗县共累计定量监测8个海域点位养殖贻贝和市场销售野生贝类33个样本,监测结果全部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开展市场销售野生贝类定性检测25批次,检测结果全部阴性。这些检测的样本涵盖了嵊泗县所有贻贝养殖海域以及在市场上销售的主要贝类品种。
下一步该县将继续做好贻贝等贝类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对接工作,加强常规检测,推广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确保市场销售的贝类产品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