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 中国食品安全网

站内搜 索

食安监管

河北
下拉

以八个新突破为抓手 开创市场监管工作新局面

2019-04-23 14:57 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 编辑:牛冠群
  

作者 孟战恒  随着机构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河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已组建完成,新的市场监管格局已经形成,新机构、新机制即将全面运行。为起好步、开好局,我们将以监管体系、争先创优、课题研究、安全信用、监管创新、服务企业、社会共治和风险防控八个方面为抓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履职尽责,奋力突破,不断提高百姓安全感、获得感,开创市场监管工作新局面。

一、筑牢监管基础,实现监管体系建设新突破

监管体系建设的基础,是人员队伍建设和业务的融合。新机构的组建,就面临着人员的调整,如何优化人员结构,建设过硬、高效的人员队伍,是目前首要考虑的问题。一是优化人员配置。将精通食品、药品、工业产品、特种设备等业务技能的人员进行有机组合,使内设机构、派出机构人员结构合理,确保工作有序开展。二是选配一支过硬的中层骨干队伍。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把政治思想过硬、业务能力优、组织管理能力强的干部放到中层干部的位置上,构建一支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敢于提当的中层骨干力量。三是强化作风建设。以教育为主,从严从实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力求打造一支叫得响、过得硬、管得好、靠得住的“铁军”。四是强化业务培训。新职能的整合,许多人员要面对新的工作岗位,业务不熟、专业不精是面临的实际问题。为此,我们将聘请相关技术专家、抽调相关股室业务骨干,采取授课辅导、案例研讨、实战观摩等方式,对行政执法、特种设备、食品、药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以及强制性产品认证等业务知识进行全员、全覆盖培训,使市场监管业务迅速进入规范化轨道。

二、开展争先创优,实现工作提档升级新突破

紧紧围绕“人人争先进、事事要一流、项项夺冠军、处处有亮点”争先创优竞赛活动,开展领导班子带头+争先创优、中层干部带头+争先创优、党员带头+争先创优。一是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在分管的工作中要提前谋划,提出年度工作目标,确定分管的工作在系统中要取得优秀的名次。二是中层干部带头。每个股室在年初要拿出全年的工作计划,确定本股室的工作在系统中应取得的名次;每个季度要拿出季度工作计划,季度工作应完成的工作目标。三是党员带头。要求每一名党员根据工作的性质和特点,确定自己的工作目标,力争年度工作取得优异成绩,受到上级表彰。争先创优活动是一个大局意识的表现,横向要争、纵向要争、个人之间要争、团体之间要争,要通过争先创优活动,推动工作持续向好发展、持续不断提档升级。

三、强化课题研究,实现谋事常态化新突破

为更好营造全员谋事干事的工作氛围,结合我局日常工作实际,本着突出“抓基础,讲创新,求实效”这一目标,班子成员带头,在谋事干事上下功夫。年初,在书记、局长带领下,班子成员分别在分管领域确定了自己的研究课题,比如,“以党建为抓手,推进市场监管工作提档升级”“多措并举,促进工业产品质量稳步提升”“大市场监管机制下,如何抓好基层药械监管”“构筑食品可追溯机制,打造食品生产新秩序”等,共提出了12个研究课题。班子成员通过课题研究,并形成材料进行交流,汲取经验,互为补充,共同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各股室队所也根据实际情况对全年工作进行谋划,形成谋事常态化的工作新局面。

四、引导企业自律,实现信用体系建设新突破

建立相对完整的企业诚信体系,是促进市场监管事业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2019年,将通过制度推进、活动推动、理念渗透、典型带动,在企业中强力推进诚信体系建设。一是开展诚信道德大讲堂活动。组织区域性产品生产企业开展企业道德大讲堂活动,对从业人员进行法律法规、诚信道德和警示教育,进一步强化生产经营企业自律行为。二是建立健全信用评价系统。进一步健全信用管理制度,为各企业建立信用档案,做到一户一档,制定信用评价的相关办法;结合行业特点,定期组织评价。按照信用状况实施分级管理,同时根据不同级别,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实施红黑榜制度,表扬诚实守信企业,曝光失信警示企业。三是培树诚信典型。在各区域性产品中,分别选定守法经营、规范发展的典型企业,以现场会的形式,引导企业加强自律意识。以“履约守信”为主题,深化创建“诚信企业”“诚信经营示范店”等诚信主题实践活动,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到创建活动中来,做守法诚信、文明经营的宣传者、践行者、推动者,提高企业守法、诚信、文明经营理念,构建诚信商业环境。

五、创新管理模式,实现监督管理新突破

完成机构改革和职能划转后,监管对象急剧增加,监管人员少、监管对象多也将是市场监管工作不得不面对的新常态。传统的“望闻问切”“人海战术”已难以实现有效监管。为此,将采取“两式一飞”检查法实现最严监管、科学监管、精准监管。一是“清单式”检查。即以清单的形式对流程内容进行细化、量化,列出清晰明细的管理内容或控制要点,检查考核按清单执行,清单简便实用,符合“傻瓜相机”式执法要求,让执法人员“一看就会、一学就懂、一查就准”,避免工作遗忘、检查漏项,确保每次检查都做到全面、准确、有效,实现效能监管。二是“双随机、一公开”式检查。全面推开“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检查对象、执法检查人员随机抽取产生,检查情况和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防止任性检查和人为干扰,减少监管人员寻租空间,让监管对象不敢心存侥幸。三是飞行检查。即开展飞行检查,通过不预先通知,最大限度发现最真实状态,实现最严监管。

六、促进产业提升,实现服务企业新突破

紧把经济发展脉搏,广泛开展调查研究,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市场监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按照“立足本职,以发展为重;职能到位,以服务为先”的服务新理念,以全力助推企业做大、做强、做优,着力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选择我市支柱产业和近年新兴产业进行重点提升,通过对产业点对点帮扶,使驴肉、牛羊肉、酱腌菜、餐饮、医药、食用农产品、香油麻酱、汽车配件、玻璃制品、电线电缆、通讯器材、保温材料等十二个行业(产业)得到整体提升,每个行业(产业)选取带头企业,采取“一企一策、一企一方”巡诊式服务,监管人员主动上门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定期与企业开展座谈,召开政策情况分析会和通报会,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同时,采取保姆式培训方式,实施从业人员素质工程,针对企业认证、法律法规、基本技能等方面开展培训,助推河间经济高质量发展。

七、凝聚各方力量,实现社会共治新突破

进一步维护消费者自身权益,全面构建市场监管社会共治多元化格局。一是鼓励公众参与监督。完善食品药品投诉举报查处制度,畅通投诉举报电话,严格落实投诉举报按时办结制和办结结果反馈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市场进行督查调研,聘请社会义务监督员。二是监管部门协作联动。建立健全完善综合协调、联席会议和联合执法等多项工作制度,与兄弟部门建立协查机制,联合卫健部门加强规范医疗机构、药房管理,联合教育部门加强学校食堂督查,联合城管部门加强饮食小摊点整顿,强力推进与公安部门建立行刑衔接机制,定期召开协调会、会商会、案情通报会。三是加强科普知识宣传。坚持“开门监管”,扎实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日、食品安全宣传周、药品安全宣传月、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大讲堂等宣传活动,与河间电视台、河间周报等主流媒体建立协作机制,发布消费警示,播放专题片、公益广告;建立自媒体河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微信公众号,广泛宣传市场监管法律法规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有效增强公众科学消费意识和识假辨假能力,逐步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群防群治的共治格局。

八、强化问题导向,实现推动风险防控体系新突破

当前,我国侵犯消费者权益行为正处于安全风险高发期和事件多发期,成为群众关注的焦点。监管部门构建完备的风险防控体系,实现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规范化、科学化,努力从源头和根本上防范化解安全风险,已是必然选择。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风险隐患在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控制,才能从根本上掌握监管工作的主动权,确保市场实现平稳有序。一是树立问题意识,加大风险排查力度。坚持问题导向,紧紧围绕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品种,在日常监督检查、治理整顿、投诉举报、抽样检验、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特种设备安全事件、知识产权侵权行为、舆论监督及舆情引导等工作中,深入查找市场隐患问题和风险信息。二是着眼风险防控,实行风险分级分类管理。注重收集和整合检查、检验、监测、投诉举报、网络舆情等各方面的信息,分环节、分类别建立起《市场监管风险隐患清单》,实行台账化管理,并对问题风险实行分级分类管理,根据问题危害情况和发生的概率,划分为一般、较重、严重风险,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定防控措施和问题解决办法,明确责任单位和完成期限。三是实行风险会商,完善风险防控机制。落实风险会商会议制度,实行季度会商与专题会商会议相结合的形式,集体分析研判风险因素、确定风险程度和防控措施。根据监管形势或遇发生重大紧急安全事件,适时组织重点企业、行业协会等人员参与风险会商和交流活动,提升企业的风险意识和防控能力。同时以查找的问题为导向,深入开展综合治理和专项整治,采取现场检查、飞行检查、动态监督、随机抽检等方式,尽早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及时消除各类风险隐患。

(作者系河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订报热线:010-68289071   新闻线索E-mail:newscfsn@163.com   采编热线:010-5338523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转8066   通联热线:010-63703078
中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10219194号-3    %E5%A4%87%E6%A1%88%E5%9B%BE%E6%A0%87.png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877号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2 by www.cfs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