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 (韩雅南 记者 戴正聪)临海市东塍镇豆面(红薯粉丝)产业历史悠久,工艺纯熟,过去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作坊模式生产,随着该产业逐渐发展,原先低、散、小的传统生产模式不再符合当前的消费环境和监管要求。为此,临海在东塍镇洞桥村筹建了东塍镇豆面产业集聚区,总投资1500万元,占地面积12.8亩,集中建成冷库、淀粉池、检测室、储存仓库、污水集中处理池等配套设施。目前已吸纳22家加工户入园,成立了9个加工班组,日出产豆面3000公斤,年产量近500万公斤,年产值7800万元。
今年以来,临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以推进豆面集聚区复工复产为切入点,积极引导豆面集聚区入驻加工户紧抓“复工复产”和“品牌创建”两大抓手,发挥产业集聚区的示范平台作用,带动一批小作坊向“集聚、规范、特色、品牌”之路迈进。
因坊制宜综合施策 扫除复工复产“拦路虎”
疫情爆发初期,临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主动联合集聚区所在村委会,第一时间组建服务专队,对集聚区豆面小作坊开展帮扶破难,实地摸清各户基本情况和复工条件,推行一坊一策,对符合条件的作坊采用快速审核流程,解决集聚区复工复产的难点、堵点,加快复工复产步伐。
临海市市场监管局组建服务专队对集聚区豆面小作坊开展帮扶破难
为解决园区复工复产缺“人”难题,该局对园区内入驻作坊人员的基本情况展开排查,逐一建立登记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根据人员台账信息,对一批安徽宿州籍豆面生产技术人员,采取提前电联帮助申领“健康码”、与市政府协调安排直达包车接回的方式,帮助外地员工尽快返岗。目前,共出动直达包车2车次,接回外地员工37人次,集聚区内小作坊复工复产率已达100%。
完善制度加强监管 系好食品生产“安全带”
该局重点结合《临海市疫情期间食品生产加工环节防控要点》的要求,指导集聚区建立完善“原料控制、关键环节控制、检验控制、管理防护、清洁消毒、安全自查”六项制度,压实各岗位人员的防疫措施和安全生产责任,督促生产人员戴好口罩、手套,做好工作场所的通风换气和消杀工作,规范复工复产。
同时,加大对集聚区的日常巡查力度,重点检查仓库的防潮防污措施是否到位,生产车间洗手、消毒、防尘设施是否正常运行,计量器具是否在检定有效期内,并核验食品原料、包装材料等供应商的生产资质。目前,共出动执法人员112人次,检查集聚区小作坊40家次,发现并现场责令整改3处问题。
产业联合共创品牌 下好合作经济“一盘棋”
近日,该局联合市农业农村局、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东塍镇人民政府,四方牵头组织召开临海市豆面产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会员大会。联合会将对会员单位进行“六个统一”管理,即统一原料采购、统一制作流程、统一产品检测、统一品牌包装、统一宣传推介、统一价格指导,并于今年4月注册了台州市同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打造“同峰”品牌,园区内以“同峰+车间号”的方式统一使用,实现产品可追溯,大大提高了产品附加值。目前,共吸纳会员31个。
接下来,临海将持续推进豆面加工业由低散小传统模式向“安全、环保、高效”的集聚型发展模式转型,打造东塍豆面“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