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餐饮美食到超市便利、从生鲜果蔬到送药上门……一场疫情,让外卖服务成为了省城很多家庭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万物皆可外卖”,外卖不再是年轻人和上班族的“专属”,中老年人也纷纷拿起手机加入到点外卖的大军,外卖服务凭借着其多元化、便捷性的特点深入到千家万户,“外卖经济”伴着春风在三晋大地奏起了美妙乐章。
无接触配送成为日常生活“标配”
“现在出入小区比之前方便多了,但是我已经习惯了这样的买菜方式。”鸡蛋、生菜、黄瓜、蘑菇……家住太原保利百合的王阿姨在小区门口取物自提点拿到了通过美团平台订购的食材。两个月前因为疫情原因,在孩子们的劝说下,几十年来一直线下挑选购买食材的王阿姨开始了人生中第一次线上下单。起初,王阿姨心里还存有菜品新不新鲜、价格会不会太高等疑虑。一段时间下来,王阿姨不仅完全消除了心中的疑虑,还成为了网上下单的忠实粉丝。“我要为这个无接触配送点个赞,现在我家日常所需的食材都是通过网上下单,不仅价格实惠,而且品质也有保障。如果说前段时间网上购买是迫不得已,那现在我就算是乐在其中了。”王阿姨笑着说。
在青年路龙湖丽景小区门口,防护周密的外卖小哥刘先生按照顾客要求将外卖放到指定地点后,打电话通知客户下楼取餐。“这段时间跑腿平台开通的同城急送和同城帮买服务受到了很多客户的青睐,我们外卖员的业务范围明显广了许多,从之前的单纯送餐延伸到买菜、买米、送药、送日用品。”刘先生告诉记者,疫情防控期间,采用无接触配送的订单占到了整体单量的80%以上,大部分客户每一单外卖都会选择无接触配送服务。
据了解,在庞大的需求推动下,各大线上平台销量迎来上涨,无接触配送服务更是成为“标配”。在太原打开美团APP平台进入超市便利页面,记者发现唐久便利十二中店的月销售量达到了1400单,位于万柏林区的某生鲜店月销售量达1328单,北京华联府东店的月销售量达463单……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通过外卖服务购买生活必需品,外卖服务的多元化一方面为生活服务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另一方面也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与便利。
相比堂食消费者更青睐外卖
随着疫情好转,餐饮行业陆续开门迎客,很多饭店也重新开启了堂食服务。清明小长假期间,记者约了三两好友来到位于太原晋安西街一家开了20多年的小吃店大快朵颐。不同往常的是,原先从不做外卖服务的店门口却聚集着三个外卖小哥。“因为店面比较小,以往很多客人来了都要排队等桌,不少回头客早就提议我做外卖业务了。我这开业3个多星期了,主要收入都来源于外卖,堂食最多占30%左右。”店老板告诉记者,受疫情影响复工开业后做起了外卖业务,没想到短短几天订单就开始成倍的增长,甚至有几天外卖销售额比疫情前堂食销售额还要高。
“外卖服务真的是越来越贴心了,很多商家在外卖中都会加一张外卖安心卡,上面会记录打包员、配送员的姓名及体温。特殊时期,这张卡片让我们在吃得舒心的同时也吃得放心。”家住太原柳溪街的姚女士说,网上下单有时候加上优惠券抵扣比堂食要便宜不少,而且在家看着电视外卖就送到了家门口,虽然很多饭店都已经可以堂食了,但未来一段时间她还是会选择叫外卖。
在走访多家餐饮店后,记者发现,大部分餐饮店近期的业务量堂食只占小部分,外卖才是大头。“我们之前也在进行线上销售,但每天只能接到寥寥几单。如今,我们每天接单量都在50份以上,好的时候能接单近百份。”太原千峰路某饺子馆负责人孙女士说。
“外卖经济”顺应消费发展趋势
线上配送平台火爆的背后,一方面是消费者日常生活习惯的转变,另一方面是商家在疫情中的积极自救。尤其是餐饮业,作为受此轮疫情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3月初,春节期间整街店铺关停的食品街沿街店铺陆续开门迎客,但是却在店门口纷纷打出“本店暂只提供外卖打包服务”“本店只限外卖”等字样的提示。顾客挑选好需要的食品,付款后由工作人员将打包好的食品放到桌边的凳子上,店员和顾客全程无任何接触。
为了满足客人的需求,除了餐饮店外,许多原本不做外卖的酒店,在这轮疫情期间也纷纷开始力推盒饭等外送服务。据某酒店业内人士表示,以前,星级酒店以桌餐、宴会等业务为主,因这次疫情不得已推出线上外卖服务,这在很大程度上促使餐饮企业转型多元化经营模式,希望今后将外卖变成一项可长期盈利的业务。
美团研究院院长来有为认为,以无接触配送为代表的“外卖经济”模式顺应了服务消费发展的大趋势,疫情结束后应该与传统服务方式“双轮驱动”,成为稳定和促进消费的新抓手。长期来看,无接触配送还需做好顶层设计、制定相关服务标准、搭建无接触服务的基础设施和支撑平台。(李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