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春管正当时。随着气温逐渐回升,各地春季农业生产工作开始有序展开。素有“葡萄之乡”美誉的河北省昌黎县,在严防严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时,广大果农抢抓农时,全力搞好葡萄生产管理,确保疫情过后葡萄产业实现丰产丰收。
错季“种”,千亩大棚连成片。
连日来,十里铺乡十里铺村葡萄种植户刘爱江在大棚内忙着给葡萄疏花、定穗。“目前露天葡萄还处于冬眠期,而现在温室大棚葡萄已进入开花坐果期,再过两个月葡萄就能成熟上市。
刘爱江介绍,自己今年种了10个温室大棚葡萄,从年前就开始忙活,年后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葡萄管理一刻也没放松,目前葡萄长势不错。
刘爱江说,十里铺乡种植葡萄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几乎家家户户种植葡萄。过去村民多以露天种植为主,由于上市晚,价格低,采摘期短,亩均效益只有四五千元。近些年来,种植户采用设施大棚种植葡萄,实施错季种植,让种植户尝到了甜头。
“大棚葡萄4月底就能成熟,上市期比露天葡萄提前了三四个月。”刘爱江说,由于成熟早,避开“扎堆儿”上市,葡萄价格也高出不少,最高能卖到50元每公斤,收益也翻了几番,亩均纯收入达两三万元。
尝到了错季种植的甜头,当地农民发展大棚葡萄的积极性逐年提高,今年昌黎全县大棚葡萄种植面积近5000亩,预计产值上亿元。
科学“管”,控产提质无公害。
3月6日,昌黎果树研究所葡萄研究室郭紫娟教授走进葡萄大棚,现场讲解葡萄开花坐果期的管理技术要领,让十里铺乡葡萄种植大户杨玉春受益匪浅。杨玉春说,在当地政府的推动下,像郭紫娟一样,农业院校、农林科研部门的果树专家与广大葡萄种植户结成了“帮扶对子”,常年免费传授葡萄“管理经”,已成为葡萄产业的“科技保姆”。在专家的指导下,种植户逐渐改变传统葡萄种植模式,打起“科技牌”和“生态牌”。
“现在从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按照无公害标准操作。”杨玉春说,葡萄生长期间不打农药,采用物理杀虫,使用有机肥做底肥,使得葡萄成熟时颗粒均匀,味甜多汁,色泽鲜艳,无农药残留,不仅确保葡萄生态无公害,也提升了葡萄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此外,种植户还采用定枝、落芽、疏花、疏穗、疏果等方法,严格控制葡萄亩产量,提高葡萄品质。“过去葡萄亩产五六千斤,现在严格控制在3000斤以内,虽然产量下降,但能保证葡萄粒大、形状均匀、糖度提高、成熟期提前。葡萄品质好,价格自然也高,种植效益不降反增。”杨玉春掰着手指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
订单“销”,葡萄未熟树上卖。
杨玉春是葡萄种植大户,也是当地的葡萄经纪人,连日来不断接到山东、辽宁等地客商的电话。
“你瞧,葡萄刚开花坐果,离成熟采摘还有两个月的时间呢,客商就开始预订了。”杨玉春笑着说,“葡萄品质好,自然不愁卖!”
杨玉春介绍,科学化的管理使得昌黎县的葡萄在口感、糖度、形状等方面有出色的品质,在市场上逐渐叫响了品牌,很受消费者青睐,每到葡萄成熟季节,各地客商纷至沓来,上门收购,果农足不出村,葡萄就能卖个好价钱。
“随着葡萄产业的发展,全县涌现出150多个葡萄经纪人,和全国各地的客商建立了长期购销合作关系,每年在葡萄成熟之前,就约定好购销协议,使得葡萄还长在树上就已找好了销路。”杨玉春说。
手里有订单,种植心不慌。随着葡萄在市场上的畅销,种植户和经纪人逐渐掌握了销售和价格的主动权,销售价格和种植效益一直居高不下,葡萄种植真正鼓起了昌黎农民的“钱袋子”。(张宏宇 王静 王志勇 牛春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