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达依乡抢抓春耕时节,发展马铃薯以及青菜脱贫特色产业。该乡充分利用桑树苗生态循环系统,为菌棒提供有机肥料以及绿肥,调动食用菌种植户的积极性。
春耕时节,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达依乡实施“疫情防控十户联保+产业结构调整分地块到人”举措,压实责任,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挖的时候要注意间距。”近日,达依乡帮扶干部许烨来到沙坝社区指导村民开展马铃薯套种向日葵。“马铃薯套种向日葵收益明显增加,参考其他套种基地的收成,一亩马铃薯亩产约900公斤,按1.4元∕公斤计算,产值约1200元,一亩向日葵亩产约60公斤,按10元∕公斤计算,产值约600元,比单种马铃薯增收约400多元,增收前景我们比较看好。”许烨说。
暖阳下,达依乡元地村村民侯正林正在打理青菜菜苗。“去年我家种植11亩青菜收入上万元,今年青菜长势不错,我有信心脱贫。”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元地村紧扣“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政策,通过发展烤烟种植、养殖能繁母牛、易地扶贫搬迁、引导外出务工、扶贫专岗等方式拔穷根、战贫困。
一场春雨后,达依乡海嘎村的桑树有的已发出点点嫩芽,不远处的田地里,帮扶干部曹志勇和技术人员还在指导村民种植桑树苗。“桑树生存能力强,能加固土层、涵养水源,桑叶可以养蚕,桑枝粉碎后可以加工菌棒,蚕沙可以做有机绿肥。种植桑树对村民来说是个新鲜事,要挨家挨户把桑树的经济效益向村民说清楚,大家的积极性才会高。”曹志勇说。今年春季,海嘎村将种植500亩桑树。
海嘎的桑树、坪子和沙坝的向日葵、元地的青菜、尖山的脆红李……达依乡在调减低效玉米等农作物种植面积的同时,大力发展蔬菜、水果和茶叶等高效经济作物,每个村(社区)都因地制宜确定主导产业,基本形成“一村一特”的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