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后的乌蒙山麓,万物复苏。走进毕节市各县区,村落、街道、路口都是医护人员、干部和民警坚守疫情防控一线的忙碌身影,田间地头、大棚内外是群众勤劳耕作的场景,展现出毕节人战疫与战贫的昂扬斗志。
人勤春早 春耕正酣
金海湖新区双山镇普陆村419坝区,一个个大棚整齐排列。白色大棚内,村民带着口罩分散劳作,忙着除草、整地,为辣椒育苗、种植作准备。旁边黑色的大棚里,羊肚菌包摆放整齐,村民正在清理菌包间的杂草。“现在是春耕时节,一方面按要求加强管控,精准开展重点人员的排查,加大防疫知识宣传力度,还要抢抓农时,组织群众分期分批开展春耕备耕工作。”双山镇普陆村第一书记赵德龙告诉记者,坝区440余个大棚主要种植羊肚菌和蔬菜,羊肚菌预计3月底可采收。
入春以来,毕节市一手抓防疫防控,一手科学、有序、安全地抓好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春耕备耕工作。“我们千方百计保障农资供应,重点对各生产经营主体和农资经营主体的农资储备情况进行摸底排查,加强沟通协调,保障饲料、兽药、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物资供应运输,维持正常生产秩序。”毕节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该局成立了疫情防控期间重要农产品生产保障领导小组和农产品调度办公室,实行日调度、日汇报制度,为全市农业生产实现“开门红”扫清障碍。
数据显示,毕节市计划春播面积751.6万亩,目前完成土地准备749.82万亩;储备化肥77.02万吨,农药733.02吨,农膜3305.22吨,种子28.32万吨,种苗6.15亿株。
同时,毕节市依托专家团队、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技术服务力量,聚焦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深入贫困地区,指导各生产基地统筹安排好产业结构和生产布局,丰富品种类型;对规模化生产基地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指导各地加强田间管理,落实标准化生产技术,提高产量、提升品质。通过开展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服务,提升农民生产管理能力。
疫情发生以来,全市共安排技术人员指导1415人次,服务指导乡镇226个村2982个;指导规模养殖场569个,消毒养殖场面积107万平方米,指导清洗活禽市场108个次。
毕节市农业农村局积极指导市内各生产企业在保证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及时复工复产,及时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用工问题。目前,七星关区富民肉食品有限公司等全市11个生猪定点屠宰场点均已复工,纳雍县新希望饲料厂等3个饲料厂已复工,正常生产。织金马场大棚蔬菜基地、赫章松林坡香葱基地、大方兴隆蔬菜基地、黔西林泉蔬菜基地等产业基地已全面复工生产。
防疫生产两手抓 乌蒙处处春种忙
在七星关区大河乡鸡姑村大棚种植基地,几十位村民戴着口罩分散在田间地头劳作。村口的大喇叭轮番播放疫情防控知识:各位乡亲请听好,没事一天别乱跑,病毒预防记在心,新冠病毒会传染,不走亲来不走戚,做好预防最受益……“我们是防疫春耕两不误。”
鸡姑村党支部书记吴义斌告诉记者,全村共有253个恒大援建大棚,今年计划种植马铃薯150棚,剩余的栽种西红柿、辣椒等应季蔬菜。目前每天带动务工达30余人,有效解决了因为疫情而无法外出务工群众的就业问题。“今年出门打工不方便,目前就在家门口做点农活挣点钱,一天有100元的收入。”正在大棚里忙碌的村民吴长立高兴地说。 (汪瑞梁 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