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我区出台了《西藏自治区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并在拉萨、日喀则两市率先开展试点工作,从而改善城乡环境,促进资源回收利用。其中,拉萨市堆龙德庆区马乡的两个村开设了垃圾分类兑换点,极大地提高了当地人的环保意识。
2月25日上午,记者来到措麦村。在路上,记者发现这里几乎看不到任何垃圾,与以往来时的情景大不相同,干净整洁,让人心情舒畅。走到措麦村村委会门口,看到一个垃圾分类兑换中心,上面标着“回收废品,兑换商品”的字样。
走进垃圾分类兑换中心,记者看到里面整齐摆放着各类饮料、纸巾、洗衣粉等日化用品,还有米、面、油等食品。工作人员正在认真地记录着当天垃圾兑换情况。“这是回收的垃圾种类和数量,还有兑换出去的商品。”垃圾兑换中心工作人员平措卓玛向记者展示她的笔记本,“这里就是我们的‘垃圾超市’,老百姓会按照分类把垃圾拿过来,我们称量后根据他们的需求给予相应的商品。”
在她面前的墙上则贴有纸板一公斤八角、塑料瓶一公斤一元、易拉罐一公斤四元、废旧衣物一公斤一角等兑换价目表。
原来这项工作从去年开始就已经在拉萨市堆龙德庆区马乡的措麦村和马村开展试点了。“当时想到这个办法是因为日常生活中会产生很多垃圾,老百姓也不知道怎么处理,很多时候都是随手扔掉,环保意识很弱,但有些扔了确实很可惜。”措麦村党组书记强巴云丹告诉记者。
自从有了这个垃圾分类兑换点,当地村民的积极性可高了,平时还会自发去捡垃圾。“以前觉得捡垃圾不好意思,现在大家都抢着捡呢。”一位村民笑着说。
记者了解到,为推进这项工作,前期还在当地开展了广泛宣传,目的是为了让大家都知道垃圾怎么分类。“现在每家每户都配有不同的垃圾桶。”强巴云丹说。随后,记者在措麦村走了一圈,果然发现家家户户有分类垃圾桶,红色的垃圾桶代表不可回收、绿色的桶代表可回收,而蓝色则代表有害垃圾。
“就连垃圾都有了归属感,村民的幸福指数自然也就高了。”马乡乡政府的一位工作人员笑着说,“接下来,我们打算在其他村也推广这种模式,让每个人都树立生活垃圾分类的意识,真正做到变废为宝,物尽其用。”
后续了解中记者得知,该兑换点平均每天可回收垃圾50—60斤。回收的垃圾会暂时存放在仓库里,每隔一周便会有车来统一运走,以衣服、瓶瓶罐罐和废旧纸盒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