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李卫东 发自辽宁 查清一批假冒伪劣源头、关闭一批违法企业和黑加工点、销毁一批问题食品、严惩一批违法犯罪分子、培育一批好企业、出台一批长效性监管措施……近日,辽宁省召开“食品安全建设年”工作会议,确定十项重点工作任务,解决老百姓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推进食品安全问题治理,为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据了解,该活动共确定十项重点工作任务,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2月至4月,重点加强网络餐饮食品安全建设、校园食品安全建设、小食品安全建设;第二阶段为5月至9月,重点加强肉类食品安全建设、蔬菜安全建设、面制品和淀粉制品安全建设、旅游景区食品安全建设;第三阶段为10月至12月,重点加强进口食品安全建设、白酒质量安全建设、农村食品安全建设。
在网络餐饮食品安全建设方面,以网络订餐平台为重点对象,以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主体资质、第三方平台许可和量化等信息公示为重点检查内容,严厉打击无证、套证、使用假证或委托无证“黑作坊”从事网络餐饮服务的行为,严格规范第三方平台资质审查、信息公示等制度管理,净化网络餐饮服务环境。
在校园食品安全建设方面,实行学校食品安全校(园)长负责制,加强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普及教育,教育学生远离“三无”、山寨等问题食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食品及时举报,建立学校—学生—家长“三位一体”联防机制。今年全省学校(含托幼机构)食堂“明厨亮灶”达到100%。
在小食品安全建设方面,以小食品销售集散地、校园及其周边超市、食杂店、小摊贩经营的调味面制品(辣条)、豆制品、肉制品、水产制品、膨化食品、糖果、饮料等小食品为重点,严厉打击无证生产经营、无进货台账以及经营来源不明、假冒、过期、“三无”、山寨以及香精、色素、甜味剂、防腐剂超标食品行为。
在蔬菜安全建设方面,围绕克百威、甲拌磷、氧乐果、水胺硫磷、氟虫腈等禁限用高毒农药及毒死蜱、百菌清、腐霉利等易超标农药加大蔬菜产品质量检测力度,严厉查处违规生产、销售和使用高毒农药,超范围超剂量使用农药,不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规定,不出具产地证明或合格证明等行为。
在面制品和淀粉制品安全建设方面,以省、市监督抽检为主要整治手段,以群众日常生活消费量大的发酵面制品(如馒头、花卷、包子、发糕等)、油炸面制品(如油条、油饼、炸糕等)、生湿面制品(如现压切面、饺子皮、馄饨皮等)和淀粉制品(如凉粉、凉皮、粉丝、粉条、虾片等)为重点品种,严厉打击生产经营铝残留超标、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以及滥用香精、色素、甜味剂等食品添加剂的行为。
据悉,辽宁省目前已建立省、市、县、乡四级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和全品种、全过程的监督抽检制度。2018年抽检总量14.7万批次,合格率稳定在97.5%以上,食品安全风险管控能力明显提升。同时,查处各类违法案件5206件,查处无证企业159家,整改问题3.7万个。通过一系列严格的执法检查,有效遏制了网络餐饮无证、挂证等违法违规行为,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