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 中国食品安全网

站内搜 索

食安监管

贵州
下拉

贵州玉屏侗族自治县朱家场镇村民发展生猪养殖走上致富路

2020-01-09 11:08 来源:铜仁日报 编辑:郭逸凡
摘要:贵州省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朱家场镇村民邓昌慧的养殖基地2018年出栏600头生猪,总收入超过100万元。据悉,邓昌慧灵活运用温控和喂食的技巧,促进生猪规律择食,提高了出栏的肉质质量。

  

2018年,邓昌慧的养殖基地出栏两批猪近600头,总收入超过100万元,刨去成本花销,结余30余万元。从上世纪90年代的一穷二白,到二十一世纪初的贫困户,再到如今的身价百万,邓昌慧靠勤劳的双手完成了华丽转身。

1990年,邓昌慧与玉屏侗族自治县朱家场镇甘龙村郑家湾组村民蔡银树结了婚,当时,蔡银树家境贫寒,到了冬天,天气变冷,只得到山上拾柴回来取暖。对于从小就烧煤取暖的邓昌慧而言,简直无所适从。

1994年初春,邓昌慧和同村的姚洁,徒步3小时到湖南林冲去赶场。大龙与林冲是同一天赶场,两地仅相隔10公里,姚洁就是大龙人,对两地的集市很熟悉。“香瓜在林冲9分钱一斤,但是,在大龙却能卖到4毛钱一斤,我们买上几十斤背过去卖吧。”姚洁提议,但邓昌慧本钱不够,觉得非常尴尬,心地善良的邓洁爽快地说:“谁要你出本金了,咱俩换着背,到时候赚的钱,对半分就行了。”

到大龙卖完香瓜,每人分到20块钱。邓昌慧用这20块钱买了一头仔猪。喂养一年多,卖了600多块钱。或许,连邓昌慧自己都不曾预料,从那一年开始,他们一家都与养猪扯上了千丝万缕的关系。第一次尝到了养猪的甜头,第二年,邓昌慧跟丈夫蔡银树合计,到农村信用社贷款600元,买了4头猪,准备放手大干一场。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当年,赶上了猪瘟,邓昌慧一家忙活一年的期盼,在年终化为泡影。

“那年,我只用了7斤麦子去换面条,剩下的麦子等杂粮全都喂猪了,现在想起来,心里都很难过的。”邓昌慧说。再后来,丈夫去往温州进厂务工,邓昌慧在家一边带孩子,一边种地卖菜。转眼,到了2015年,正值温氏生猪养殖在玉屏全县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邓昌慧夫妇俩拿出多年的积蓄,以及从亲朋好友那里借来的钱,加上从银行贷来的15万元,修圈舍,进猪苗,一门心思发展生猪养殖。“原本以为,前些年,我家一年养过几十头猪的,搞起来应该轻车熟路。”说起发展生猪养殖业的初衷,邓昌慧有点哭笑不得。

2017年,邓慧昌家的养殖基地首批进购280头仔猪,没多久,夫妻俩就忙得不可开交。“晚上都是调好闹钟的,两个小时响一次,得起床管护,就算眯着的那一会儿,也是半睡半醒的,根本睡不好觉。”蔡银树回忆,一个月的时间,整个人都熬瘦了10多斤。

跟传统的养猪相比,规模化养猪的含金量真的太高了。邓昌慧拿温控和喂食来举例,小猪一天需要喂食6餐,自由择食,不控制食量,温度要维持在25度到30度之间;60斤以上的猪,一天喂食3餐,每次都要定量喂食,主要作用在于促进骨架变长,温度要20度到25度;120斤以上的猪,每天喂食3餐,食量较多,需要催肥长膘,温度要18度到20度。

“说起来,走上生猪养殖的道路,是偶然也是必然,其中充满了很多戏剧性的因素。”邓昌慧笑着说:“归根结底,还是赶上了全县大力发展生猪养殖业的好机遇,政府搭台,百姓唱戏,公司助力,让我们普通老百姓,也可以通过勤劳的双手,过上幸福的日子。”(覃嵩松)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订报热线:010-68289071   新闻线索E-mail:newscfsn@163.com   采编热线:010-5338523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转8066   通联热线:010-63703078
中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10219194号-3    %E5%A4%87%E6%A1%88%E5%9B%BE%E6%A0%87.png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877号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2 by www.cfs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