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刘昕璐 )“这个饺子堪称‘最美饺子王’,因为它手法轻巧、褶皱细腻、精致均匀。希望同学们今天都能回家帮爸爸妈妈包一顿饺子、做一桌饭菜、尽一点孝心!”上海华东师大食堂大厨刘玉红最近化身“评委”和“专家”,将厨温暖“嵌入”育人大课堂,热情地向学生们介绍“饺子”的由来、包法和寓意。这名大厨正是发明了“玉米炒葡萄”这道红了多年网红菜的大学校园大厨。
据悉,其实,每逢中秋、冬至、春节等传统节庆,华东师大学生总会走进一个特殊的“课堂”——食堂,与熟悉的厨师、宿管、保洁人员一起动手,自制馅料、自行制作、共同享用各类美食。在浓郁、欢快的集体氛围中,他们甘之如饴,共同为“劳动”喝彩。
食堂变“课堂”,厨师变“导师”,劳动变“乐趣”,这是华东师范大学育人的新尝试、新探索。得到了学生频繁“点赞”“刷屏”的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大厨刘玉红说,从没想过会成为校园“网红”,也从没想到自己会成为一名“导师”,从没想到教学生劳动也是一门“学问”。
华东理工大学去年还分别在徐汇和奉贤两校区打造了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其中,坐落于徐汇校区第一食堂二层的是美食烹饪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去年12月中旬举行了“青春饭,好食光”上海大学生美食节。
根据安排,基地今后还将精心设计劳动教育课程和互动项目,由专业老师带领同学们共同实践。在非授课的时段里,基地还将举办校外名厨厨艺交流展示、学生包水饺、做蛋糕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奉贤校区,学校建立了园林种植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相关劳动课程体系目前也正在积极制定之中。
“通过两个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丰富课程和活动,有利于让师生‘学一技之长、懂制作之趣、享生活之美’,树立劳动光荣的意识,养成热爱劳动的美德。”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李涛这样介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