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粮油、猪肉、豆制品等领域,上海“马大嫂”们越来越乐意为品牌食用农产品和品牌渠道买单。记者日前从上海商情信息中心《2019生鲜行业发展报告》获悉,目前品牌食用农产品在上海市场份额已达90%以上。在流通渠道,从品牌菜市场管理集团、连锁卖场、生鲜超市到电商,上海食用农产品零售渠道的品牌率达70%以上。
得益于市府实事项目标准化菜市场建设,行业龙头兼并重组力度加快,不少品牌销售额从千万元级走向亿元级,并做深做精传统产业。比如,“清美”从豆制品拓展到面食领域,并成为上海早餐工程参与者,近几年更是跨界生鲜零售领域,企业销售额从千万元级走向十亿元级。松林食品作为上海市精品肉龙头企业,形成了自繁、自养、自宰、自销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猪肉产品生产体系。光明食品集团旗下的上海农场近年来加速转型升级,推出了按“1亩田放养10只鸭”比例开发的“一亩十鸭”系列稻田鸭及鸭蛋产品和以“千斤大豆做基肥、一根藤上一个瓜”标准培育的“种豆得瓜”品牌西瓜。天邦股份从饲料、疫苗、动物保护行业转入生猪育种养殖和屠宰加工行业,并把行政市场总部搬迁至上海,推出中高端猪肉品牌“拾分味道”。
品牌,意味着商品的标准化与规格化。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上海的连锁超市、大卖场业态领跑全国,上海由此成为在全国率先走上食用农产品流通渠道品牌化道路的地区。如今,在连锁超市卖场的基础上,随着上海标准化菜市场改造的不断推进,由专业菜市场管理公司经营的品牌菜市场也已经成为行业主流,涌现出了铭言、巨鹿、万有全、八仙、亚细亚、美天、永昌、万有集市等专业菜市场管理公司和标准化菜市场品牌。统计显示,目前全市标准化菜市场中,由专业菜市场管理公司经营的比例达到50%以上。自今年起,不少标准化菜市场又纷纷推出结合所在社区客群需求的个性化“网红”品牌:5月,由铭言集团运营的闵行黎安市场变身“黎安集”,别具一格的北欧清新风让购买者在烟火气中也能体验到小乐趣;今年10月,巨鹿集团旗下的蒙西菜场经过4个月的改造,带着精致烟火气,用全新的面貌开门迎客;12月30日,由万有集市运营的普陀高陵路菜场也将开业,除了环境格局改造外,还引入了与进博会同款的“上海特色小吃馆”。
上海是零售创新的“试验田”和“竞技场”,作为标准化菜市场的补充和“最后一公里”延伸,近年来上海市场又涌现智慧微菜场、网订到家等各种生鲜新零售业态,品牌集聚度更高,品牌扩张势头更猛。盒马鲜生首店诞生在上海,今年3月,在大店基础上发展的“盒马菜市”首店又落户上海。智慧微菜场品牌“食行生鲜”于2014年6月在上海正式上线,截至目前,已入驻上海、苏州、无锡3座城市共3800多个社区,其中上海有2067个,同业态市场占有率超过90%。最近,企业在宝山区政府大力支持下,将建大型配送中心,建成后,上海市民订单将能实现下午订,明天上午取,比以往缩短半天。叮咚买菜于2017年5月正式上线,截至2019年11月,日单量突破55万单,共有550个前置仓,并进入杭州、宁波、苏州、无锡和深圳等地。生鲜电商老兵——本来集团,将本来生活网总部设在上海,继2018年全面盈利后,表示2019年要冲击1亿元的盈利目标。(吴卫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