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 中国食品安全网

站内搜 索

食安监管

河南
下拉

河南农业农村厅:在乡村振兴中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2019-12-24 15:01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编辑:张慧
摘要: 河南是人口和农业大省,习总书记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做好“三农”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具体要求,反复强调要牢牢抓住粮食核心竞争力建设,为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注入了强大的政治动力和精神动力,而扛稳粮食安全必须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农,天下之大业也。河南是人口大省、农业大省,河南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对全国影响举足轻重。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关怀河南“三农”工作,并寄予厚望。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两会”河南代表团审议,9月又到河南考察工作,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做好“三农”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具体要求,反复强调要牢牢抓住粮食核心竞争力建设,为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注入了强大的政治动力和精神动力。

确保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深刻指出,“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强调“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保障粮食供给事关重大,是“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乡村振兴基础中的基础。改革开放40多年来,在解决吃饭问题上,我们国家取得了极大的发展,人均粮食占有量已连续多年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比较稳定地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但同时也要看到,消费需求是不断增加的,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城市人口的增加,吃大米、吃白面等主食需求或许减少了,但是对肉禽蛋这些粮食转化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最后全国的总粮食需求量还是增加的。因此,无论是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来讲,还是从满足城乡居民需要来看,都是建立在保障粮食供给的基础之上。如果没有粮食供给,农业农村的各种新产业、新业态都将无法释放。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将“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全省上下抓“三农”工作的思路更加清晰,促乡村振兴的氛围日益浓厚,不断夯实更加出彩的根基。加快推进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用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10的粮食、1/4强的小麦,粮食总产先后迈上1200亿斤、1300亿斤两大台阶。2019年粮食总产达到1339亿斤,总产和单产均创历史新高,已连续三年超过1300亿斤,每年外调原粮及制成品超过600亿斤,让“中国碗”盛上更多“河南粮”。河南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粮食生产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粮食安天下安,粮价稳百价稳。我国粮食供求中长期基本态势仍将是紧平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任务依然艰巨。尽管河南粮食生产取得连年丰收,但要在高基点上实现新突破,也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基础设施依然薄弱、种粮比较效益低等困难和挑战。深刻领悟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对“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要有更加清醒的认识,“三农”始终是生存之基、执政之基、强国之基,“三农”工作事关发展大局、改革大局、稳定大局。作为全国重要的农业大省、粮食生产大省,河南要切实担起重责,牢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使命担当,不断提高粮食核心竞争力,实现粮食安全与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有新担当新作为。

扛稳粮食安全必须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河南粮食生产这个优势、这张王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河南要立足打造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提高粮食核心竞争力,需要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开辟新途径、挖掘新空间、培育新优势。粮食生产的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动力在政策。保障粮食安全,关键是要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确保需要时产得出、供得上。这就要求必须严守耕地红线,把高标准农田建设好,把农田水利搞上去,把现代种业、农业机械等技术装备水平提上来,把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好,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细落地。

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不动摇。河南省耕地面积仅超过国家下达目标192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仅超过国家下达目标17万亩,每年还要为各类建设提供用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必须强化地方政府耕地主体责任,严格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严防死守耕地红线,确保耕地稳定在1.2亿亩以上,其中,永久基本农田1.02亿亩,粮食生产功能区7852万亩、重要农产品保护区1030万亩,确保“农地姓农,农地农用”,让“两区”成为承载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主阵地”。

坚持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放松。2018年,全省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6163万亩,亩均粮食生产能力提高150斤;全省有效灌溉面积7800多万亩,高效节水灌溉达2200万亩。但是全省仍有6000多万亩中低产田,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还有1000多万亩质量不高,配套设施不完善。需要以粮食生产核心区为重点,编制实施新一轮建设规划,构建高标准农田建设制度体系,坚持新建与提升并重,持续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打牢粮食安全基础。

依靠农业科技创新不停步。推进河南省生物育种中心建设,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加快新品种选育推广,进一步挖掘科技的增产潜力。依托产业技术体系和农技推广体系,集成推广先进技术,提高关键技术到位率。开展主要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行动,推动农机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方向升级。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和数字乡村建设。

完善粮食生产扶持政策不松懈。在落实好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基础上,要聚焦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粮食安全的决策部署,优化指标体系,突出重大事项,加大对产粮大县财政转移支付和奖补力度,更好发挥“指挥棒”引领导向作用,调动地方种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大对粮食生产功能区投入力度,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积极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参与支持粮食生产发展。完善粮食生产政策性保险,推进小麦、玉米、稻谷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扩大农业大灾保险试点。强化考核引领导向,加强对粮食安全生产市长、县长责任制考核,进一步压实地方政府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主体责任,强化对稳住粮食生产的硬约束,防止一些地方出现放松粮食生产的倾向。

保障粮食安全必须与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一起来

新形势下,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从粮食生产看,在产量保持较高水平的同时,结构性矛盾凸显,品种间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从粮食消费看,人民群众的需求正在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吃得放心”“吃得便利”跃升,但绿色优质粮油供给不足,流通效率偏低,服务水平不高。因此,农业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必须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新局面。把保障粮食安全与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一起来,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抓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大力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高粮食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加快推动“三链”协同发展。延伸粮食产业链,因地制宜推广全产业链经营、产后服务带动、精深加工主导、商贸物流引领、主食产业化、粮食循环经济等方式,加快向产业中高端和链条终端延伸。提升粮食价值链,增加多元化粮油产品供给,依靠标准引领倒逼质量提升,突出河南“粮食王牌”效应,促进“豫粮豫用”“豫粮国用”。打造粮食供应链,建设粮食物流枢纽和通道,发展粮超对接、粮批对接、粮校对接等直采直供模式,畅通粮油供应“最后一公里”,完善多层次粮食交易市场体系,提高粮食流通效率。

坚持方向不变、重点不散、劲头不松,在确保粮食安全基础上,以“四优四化”为重点,推动高效种养业和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着力推动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开展标准化生产,提升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水平,重点推进“专种、专收、专储、专用”,强化产销衔接,鼓励发展订单生产,确保实现优质优价。开展企业提升行动、延链增值行动、绿色发展行动、品牌培育行动、质量标准行动,抓好面、肉、油、乳、果蔬五大产业转型升级。抓好国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推动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加快建立国家、省、市三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体系。让现代农业产业园成为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创新农民利益共享机制,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为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河南省农业农村厅 李继明)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订报热线:010-68289071   新闻线索E-mail:newscfsn@163.com   采编热线:010-5338523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转8066   通联热线:010-63703078
中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10219194号-3    %E5%A4%87%E6%A1%88%E5%9B%BE%E6%A0%87.png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877号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2 by www.cfs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