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王颖 罗渐 乔建中 本报记者李黎)近年来,江苏省南京市市场监管局根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的要求,在连续三年开展食品小作坊专项整治工作的基础上,开展为期两年的食品小作坊提档升级专项行动,进一步督促小作坊落实主体责任,规范小作坊生产行为,提升小作坊食品质量安全水平。
深入调研 破解食品小作坊监管难题
为了更好破解食品小作坊监管难题,该局走基层、开调研会,针对食品生产环节中薄弱环节——食品小作坊进行了调研。调研发现,目前绝大部分食品小作坊建立了监管档案,但仍然存在一定数量的无证小作坊,多为季节性生产或生产场所隐蔽性、流动性大,不易被发现。另外,一部分小作坊生产经营场所为住家,生活区和生产区没有严格分隔,从业人员多数少,大都文化水平不高,法律、责任及基本安全意识不强。按照小作坊备案登记的条件,部分小作坊要进行硬件设施的改造,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这对小作坊业主来说可能难以负担,有的小作坊即便有资金想改造,也没有合适的场所。
在小作坊集中区设立食品安全工作站
深化摸排 完善食品小作坊监管档案
在2016-2018年连续调查摸底的基础上,该局下发《市食安办关于进一步开展食品小作坊提档升级专项行动的通知》,进一步开展普查摸底,重点从经营环节入手,特别是通过对食品交易市场、农贸市场等销售食品的源头摸排,摸清无证无照小作坊底数,完善食品小作坊监管档案。
该局采取分类指导,疏堵结合的方式,对符合条件的引导业主主动登记;对不符合条件但有意愿改造的进行帮扶,指导业主改善卫生条件,规范工艺布局,加强管理能力,达到登记条件后予以登记;对不符合条件且无改造意愿的开展联合执法予以取缔。截至今年底,对全市摸底排查出的食品小作坊基本实现规范登记,摸排无证小作坊841家,联合取缔132家,登记709家,登记率100%。
创建示范点 助力小作坊提档升级
做了20多年豆腐,现在磊英豆腐坊主要生产豆腐、香干、臭干等豆制品。2016年,高淳区市场监管局对辖区内的豆制品生产小作坊进行集中整治,在市场监管部门的上门指导下,家住东坝胥河边上的黄磊和妻子对自家小作坊进行改造,磊英豆腐店通过验收后,被评为了高淳区的“小作坊示范点”。
针对小作坊基础条件薄弱这一突出问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市市场监管部门监管人员主动上门对小作坊改造升级进行业务指导,帮助其提高法律法规意识和管理水平。针对食品小作坊业主无力改造的难题,监管部门对积极改造创成示范点的业主给予一定的资金奖补,帮扶其完成小作坊的提档升级。目前,共有600余家食品小作坊得到各级财政扶持改造,其中市级财政扶持365家,补助经费311万元,创建市级示范点40个,区级示范点共80个。
试点工作站 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汤山七坊作为南京美丽乡村的代表之一深受南京市民和不少外地游客的喜爱。2018年,江宁区率先在汤山七坊试点开设“食品小作坊安全工作站”,工作站设立快检室,开展日常巡查,宣传培训,台账登记,投诉处理等工作,弥补基层监管力量的不足,强化分局和街道对小作坊的监管,有效提升监管薄弱环节,落实食品小作坊属地监管责任长效机制。据了解,目前该局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建立小作坊集中区2个,建立食品安全工作站6个,共投入建设和运行奖补经费170万元,不断探索食品小作坊监管的长效机制。
食品小作坊监管 营造社会共治氛围
食品小作坊监管不仅需要监管部门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工作职责,小作坊业主规范经营行为,落实主体责任,也需要营造社会共治的氛围。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共向食品小作坊业主发放告知书1900余份,向房屋出租业主发放提醒信1200余份,要求小作坊业主主动登记,提醒房屋出租业主不能给无证无照小作坊提供生产经营场所,同时在全市范围开展有奖举报,对提供线索者按照相应管理办法给予奖励。
小作坊提档升级,有效提升了食品生产的安全监管,对小作坊的日常监管更是一场食品安全的“持久战”。食品小作坊监管,期待更多社会力量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