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从贵州省教育厅获悉,2019年我省将重点实施“组团式”教育帮扶模式研究推广工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配套学校建设工程、“阳光校园智慧教育”工程、“大地论文”工程、教育资源结构布局调整优化工程、特色职业教育发展工程、重点实验室及重点学科培育建设工程、“一带一路”小语种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工程等八大教育工程,扎实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特色教育强省。
据了解,今年我省将充分利用中央高度重视东西部协作帮扶的机遇期和窗口期,实施“组团式”帮扶行动计划,力争到今年7月底以前全省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校原则上都要与东部帮扶省(区、市)学校结成一对一结对帮扶关系,年底前每个贫困县启动实施1所普通高中(或中职)学校和1所薄弱初中学校的“组团式”帮扶模式推广工作,2020年年底前全省全面推广“组团式”帮扶模式取得明显成效。
为保障易地扶贫搬迁户适龄子女有学上、上好学,我省将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配套学校建设工程,加快完善安置点公共教育服务资源保障、安置点配套学校建设等,扎实做好搬迁户子女就学服务,确保今年9月新学期开学时188万易地搬迁群众的子女不因搬迁而辍学。
我省将按照政务服务“一张网”规划,借助多彩贵州“广电云”平台及通达全省五级广电光纤网络优势,建设“教育云”管理平台,对全省教育管理部门和所有学校“一个不少”接入广电光纤网络,全力推进“阳光校园,智慧教育”工程。
结合我省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通过实施“大地论文”工程,发动和组织高校师生深入乡镇一线开展调研,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难题设置科研项目,引导高校教师将论文写在大地上,把课题做到车间里,真正提升教育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各高校将积极服务农村产业革命,对12个全省重点农业产业开展重大招标课题研究,推进全省高校服务农村产业革命科研项目落地落实。
在教育资源结构布局调整优化工程方面,我省将开展全省教育资源普查,调整优化教育资源布局结构。今年我省将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每个乡镇办好1至2所公办中心园,大村独立建园或设分园,小村联合办园,完善县乡村三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实现幼有所育。同时,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通过政府投资新建、小区配建等方式增加城镇义务教育学校资源,加快县域校际资源均衡配置,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逐步撤并设在乡镇的普通高中,进一步提高普通高中学校的规模和效益。并将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战略重点,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强基工程,高等教育则突出提质增效,优化办学层次类型、区域布局,花溪大学城、清镇职教城资源进一步整合,实现效益最大化。
我省还将通过实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工程,巩固提高教育“9+3”计划成果,在全省启动建设50所左右“强基工程”中等职业学校。并实施高职特优计划,按照“做特、做专、做精”要求,紧扣各地产业布局调整升级需求,进一步加大专业调整和专业群建设,重点建设15所左右省级特色优质高职院校、一批省内特色高水平专业及专业群。
此外,我省还将通过实施重点实验室及重点学科培育建设工程,加强一流学科建设,力争1至2个学科再入选“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再增列1至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省部共建实验室”。通过实施“一带一路”小语种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工程,加快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应用型、复合型非通用语种人才,2019年申报非通用语种新专业不少于2个,并力争用5至10年时间,实现贵州高校开设非通用语种专业和课程基本覆盖东盟国家官方语言,并积极争取开设其他与贵州合作密切的“一带一路”国家官方语言。(记者 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