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机会多,收入来源广,一出家门,就进厂门,实现了赚钱顾家两不误……
近年来,四川泸州市江阳区积极发展脱贫就业为主要内容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探索推进“扶贫车间”建设,目前已建设“扶贫车间”100 多个,全区2000多贫困人口实现了就近就业、稳定增收。
11月10日,在江阳区蓝田街道石岭村的泸州看牛匠食品有限公司里,工人正加紧加工鲜食的鸡爪,干得热火朝天。
“村民上班自由方便,家里有事就走了,有时间就来做事赚钱。我们厂现在两个村建立了‘扶贫车间’,让越来越多的乡亲走上了增收脱贫致富的道路。”谈及企业助力脱贫,泸州看牛匠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巫恩平颇为自豪。
无资金、无技术、无门路,一直是许多贫困户难以脱贫的重要原因。江阳区近年因地制宜“造血”,探索出“规模企业进园区、小微企业进乡村、农业产业进基地、旅游产业进全域”的产业扶贫模式。目前,全区已引进和培育“扶贫车间”小微企业近200家,提供就业扶贫岗位2000多个,人均年增收近2万元。
“把‘扶贫车间’开到家门口,就业一个,脱贫一个,带动一群。让愿意做事的贫困村民都有事可做,让留守老人和儿童有了家的温馨。”对于“扶贫车间”的效果,江阳区人社部门负责人一语“点睛”。该区的“扶贫车间”生产涵盖了电子、酒类包装、食品加工、木材加工、农产品加工、食用菌、服装及鞋业等行业。利用家厂结合的方式,把生产工序化整为零,送车间到村、送岗位到户、送技能到人,帮助贫困群众就业增收。
“扶贫车间”的创建,不仅解决了群众就业难、增收难、顾家难,也解决了企业招工难、用工贵、发展难;不仅促进了贫困群众增收,也推动了人才、技术、资本、管理等要素向农村流动,激活了闲置的资源,培育了一批新型农民,为江阳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支撑。(周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