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 中国食品安全网

站内搜 索

食安监管

贵州
下拉

苏州助力贵州铜仁深度脱贫

2019-11-05 16:23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蔡源浩
  

10月下旬,“贵州东西部扶贫协作成果主题采访活动”江苏媒体团走进铜仁,穿行云雾缭绕的大山深处,追寻苏州帮扶干部的足迹,亲身感受这片原本贫瘠土地上正在发生的神奇变化。

极贫乡彻底“斩穷根”,贫困群众笑开颜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茶香。思南县鹦鹉溪镇翟家坝村白茶基地,郁郁葱葱的茶树苗漫山遍野。

翟家坝村属深度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85户366人,贫困发生率为40.6%,以前村民主要种玉米和红薯,收入微薄。2017年10月,对口帮扶思南县的常熟市投资400万元,从浙江安吉引种“白叶一号白茶”,村民户均土地流转收益1098元,还吸纳120多名村民种茶采茶。

今年3月,翟家坝生态茶园首次开采。波司登集团、常熟市古建园林股份有限公司等近百家企业争相认购。全村贫困户人均增收3000元,村集体也第一次有了10万元收入。村民冉成福高兴地说:“我家2亩荒地变成茶山,不但每亩可拿到200元的流转金,将来还可以分红,比种玉米红薯强太多啦!”

类似“荒山变茶园”的生动场景,在铜仁各地还有很多。

10月22日,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中界镇高峰村的有机农业产业园内,41岁的苗族妇女伍梅正在高架草莓大棚内劳作。这位来自广西的外来媳妇,与丈夫在广东佛山打工时结识,远嫁到高峰村的第一天,心就凉了半截:村里都是泥巴路,下雨后无处下脚;耕地本来就少,还“十年九不收”。她不得不撇下老人和孩子,长年和丈夫在外打工。2018年3月,由张家港市善港村村干部、农技人员等组成的15人驻村扶贫工作队进驻深度贫困的高峰村,邀请时代楷模赵亚夫团队和南京农业大学专家前来实地勘察,因地制宜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不到一年的时间,高峰村有机农业产业园在山脚下拔地而起,灵芝、阳光葡萄、白雪公主草莓等当地人闻所未闻的高端农产品,相继落地生根。

过年回家的外出务工人员,目睹村里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31岁的罗乾峰当即决定留下来。工作队送罗乾峰到张家港培训,出资帮他建起当地第一家鹌鹑养殖场。而一直放心不下家中老小的伍梅,也终于在家门口找到了饭碗——在产业园内务工,不仅每月有2000多元工资,还能获得从种植到管理的技能培训。去年全村人均收入3000元,今年将翻一番。去年村集体经济实现零的突破并超过30万元,今年更有望达到300万元。

2017年,苏州吴中区拿出1600万元帮扶资金,引进浙江丽水的菌菇种植专家田善其,在贵州20个极贫乡镇之一的桶井乡,打造食用菌生产基地,采取“村集体经济+公司+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带动黎明、场坝、高井等8个贫困村的3242人脱贫。

高档木耳60~80元/斤,羊肚菌400~800元/斤……今年,“劳务+分红+土地流转金”让群众整体增收106.7万元,户均5000元。全乡7000多名在外打工的青壮劳力,有一半被吸引返乡就业。这个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677户12494人的极贫乡,彻底“斩穷根”。

不仅谋一时一域,更立足全局长远

苏州10个区(市)分别与铜仁10个区(县)建立“一对一”帮扶关系,苏铜携手扶贫攻坚的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的内核——不仅谋一时一域,更立足全局长远。

扶贫先扶志。善港村工作队组织高峰村所有村“两委”成员和致富带头人到张家港参观学习,开眼界、拓视野。思南县三道水乡周寨村红苕粉加工厂厂长张诚,从常熟归来一下车就激动地给时任常熟市尚湖镇党委书记的王晓东打电话: “‘穷不会生根,富不是天生;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蒋巷村常德盛书记这句话说得太好了!”到苏州学习的翟家坝村村支书李奎,则被东西部的发展差距激起了“斗志”:“不摘掉穷帽,我就是不称职的村支书!”

搭建电商扶贫平台,帮助黔货出山。苏州高新区结对帮扶的铜仁万山区电商生态城,将偏远山区鲜为人知的优质农产品,通过互联网源源不断地销往全国。今年1至9月,“黔货进苏”销售额达到1721.95万元,新增直供基地2400亩,带动贫困户1816户4865人实现增收。

群山见证帮扶情,实干风采暖人心

不仅投入真金白银,更投入真情实意,这是铜仁当地对江苏扶贫工作队员的一致评价。

高峰村村支书罗文武至今对一年前的情景记忆犹新:“善港村扶贫工作队进村时,面对村民质疑的目光,没作太多解释,一来就修路整地,苦干实干。” 除夕夜,善港村党委书记葛剑锋和驻村工作队队员都没有回张家港,而是留下来与高峰村村民一起过年。

2017年4月,王晓东接过扶贫工作“接力棒”,立刻下基层,挨家挨户跑遍了半个思南。尚湖镇有140多家企业生产超市货架,产品不仅占据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还远销欧美。王晓东谋划将这一产业移植到贵州,但真正实施起来才发现,受地域等诸多条件的限制,原材料、物流成本远远高于苏州。这一“失败”的教训让他意识到,扶贫也要遵循市场规律,因地因人施策。在他的带领下,常熟对口帮扶思南工作组确立“产业+项目+技术支持+消费扶贫”的发展路径,为生态茶、果蔬菌、生态养殖、中药材等思南特色农业注入资金、技术、人才,推动其实现规模化、品牌化,走出深山走向全国。

曾在电商企业担任过CEO的陆晓文,初到万山区时大吃一惊:这里的基础设施太落后了——美工、文案、摄影、数据分析等电商发展不可或缺的专业技术人员奇缺。全区只有6家淘宝店,其中5家还是“僵尸”店铺。规划设计、建筑施工……陆晓文吃住在工地,一点一点从零做起,带领团队孵化出为电商配套的“创客谷”,吸引40多家企业落户,成功开发出消费扶贫新模式。

给老人送取暖器、为留守儿童开设补习班的朱洪伟;孩子牙牙学语,只能视频“远程陪伴”的刘飞;带出一批鸡头米种植“苗族徒弟”的俞大弟……一批又一批苏州帮扶人员用汗水换来扶贫硕果:2014年以来,铜仁全市累计减少贫困人口76.71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4.78%降至4.4%;10个贫困区(县)有6个顺利“摘帽”,在贵州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铜仁连续多年位列第一。(吴雯)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订报热线:010-68289071   新闻线索E-mail:newscfsn@163.com   采编热线:010-5338523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转8066   通联热线:010-63703078
中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10219194号-3    %E5%A4%87%E6%A1%88%E5%9B%BE%E6%A0%87.png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877号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2 by www.cfs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