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质量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绩效评价和粮食安全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安徽省农业农村厅日前印发实施方案,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粮食安全战略举措,要求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采取“改、培、保、控”等单一或综合措施,以提高耕地质量,确保高质量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
方案提出,根据安徽省主要耕地土壤类型和质量现状,突出粮食主产区和主要农作物优势产区,划分淮北(黄)潮土、砂姜黑土区,江淮丘陵水稻土、黄褐土、黄棕壤区,沿江平原水稻土、(灰)潮土区,皖南山区红壤、水稻土区,皖西大别山黄棕壤、水稻土区5大区域。要结合区域农业生产特点,针对耕地质量突出问题,因地制宜开展耕地质量建设。在质量管理上要采取“改、培、保、控”等措施。“改”就是以科学措施改良土壤,“培”是要培肥地力,“保”是推广保护性耕作增强耕地保水保肥能力,“控”是控施化肥农药,减少不合理投入数量,阻控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控制农膜残留。方案提出,以上措施要覆盖90%以上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确保建成后耕地质量等级有所提升。
方案强调,县级农业农村部门要整合耕地质量建设资源,建立投入保障机制,重点在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农田输配电、科技服务和建后管护等方面加大建设力度。(史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