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 中国食品安全网

站内搜 索

食安监管

浙江
下拉

线上线下同频共振 实体数字同步监管

2019-10-17 1:31 来源:中国食品安全报 编辑:新闻中心
  

本报讯(记者王正心 连待待)“以前填报生产记录需要分别填写很多本纸质台账,现在只要打开微信小程序里的“食品安全监管云平台”,通过拍照上传、商品条码扫描等功能,一个人,一部手机就能将原辅料来源、进货、生产、检验、销售等生产记录及时录入,完成生产信息录入的时间由原先的近2小时缩短到现在的10多分钟,大大提高了企业管理的效率”。这是杭州市临安区一生产企业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对临安“食品安全监管云平台”的评价。

20191017013156166001.jpg
临安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针对“食品安全监管云平台”的使用对企业管理人员开展培训

20191017013202601001.jpg
临安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指导企业员工使用“食品安全监管云平台”

临安区一直以来积极探索食品安全智慧监管的创新工作,早在2017年,在省、市市场监管局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临安区市场监管局就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视频、云计算、大数据,建成并运行了“一中心三联动”的阳光餐饮智慧共治系统,该系统由区食品安全监管指挥中心和监管端、企业端、公众端三个端口构成,指挥中心综合各方数据实现指挥调度,三个端口数据实现即时互联互通。该系统投入运行以来,全区4305家餐饮信息实现100%导入,上线运行率达86%,建成APP可视厨房334家,形成台账记录41.8万余条。

2018年,该局以“全链条数字化监管”为目标,在“阳光餐饮智慧监管系统”基础上探索创新“食品安全监管云平台”,把生产(含小作坊)、销售、餐饮等经营业态纳为一体,以追溯为核心功能,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为着力点,形成全链条式食品安全的数字化监管。平台充分集成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手段,着力打造食品行业从前端原料供应到中端生产运输、再到终端销售的全链式“上云”监管,创新线上和线下同频共振、实体与数字同步监管、田间到餐桌全链覆盖的“食品安全监管云平台”,实现食品小微企业管理升级、农产品加工行业流程再造、坚果炒货产业质效提升,食品行业全链数字化成为发展新动能。

“全链条数字化监管”

履职所要 现实所需 趋势所向

临安区现有食品生产经营单位13399家(其中生产企业318家、小作坊423家、流通经营户8353家、餐饮单位4305家),以“三小”行业居多,年度监督频次需20000家次以上。但作为监管部门的区市场监管局专职食品安全监管人员仅30余人,人均监管对象达500家。店多量大,人少事多,监管手段传统,监管成效不高。如何更便利有效地实施痕迹化监管,降低履职风险,是基层监管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

在食品安全日常监管中,区市场监管局还面临着三大现实难题:一是企业主体责任落实难,现有落实主体责任形式单一,过程繁琐,对企业管理人员要求高,执行力差,结果难体现,信息不对称,无法实时监督企业主体责任落地。二是监管信息共享难,食品产业链涵盖生产、销售、餐饮等各环节,环环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监管部门、生产经营单位、社会公众三者之间的食品安全信息缺乏互联互通,“信息孤岛”格局难以打破。三是社会共治形成难,普通消费者知情有限,缺乏参与点评沟通渠道,无法形成联动有效的社会监督。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持续涌现,食品经营模式的线上转变和快速升级,传统的人海战术、形式监管、保姆式监管难以适应新形势,监管模式创新势在必行。临安区立足于杭州“互联网+”的前沿阵地,明确以“形式监管电子化、信用监管网络化和食安监管数据化”为指引,运用物联网传感技术和人工智能手段实现“机器换人”,依托“大数据”全链防控食品安全风险,实现食品生产经营质量安全大提升。

“食品安全监管云平台”

转变观念 树立信念 坚持执念

“食品安全监管云平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办法》《浙江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店小食杂店和食品摊贩管理规定》《浙江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店小食杂店和食品摊贩登记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设计。平台以条块结构为主,分企业端、监管端、公众端三大模块并按需设计功能。企业端下设食品生产、销售、餐饮、食品加工小作坊四类业态,并设定了企业资质、原料采购、出厂检验等8大功能模块,涵盖食品生产经营全产业链,企业通过拍照,扫码等功能快速便捷录入生产经验信息,实现标准化、系统化、数字化企业管理。监管端改变以往点式监管为链式监管,一个端口即可核查全区从生产到流通到餐饮全过程生产经营信息,监管部门可通过在线查阅、预警、统计、分析等系统功能,高效准确锁定问题食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提升监管效率和安全风险防范水平。公众端通过云视频等模块设置,公众能实时监督、了解相关食品安全生产经营状态,倒逼企业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完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体系。

由笔端向指尖,服从“简”的理念。注册便利,企业只要在“微信小程序”上填写手机号就能注册,通过会议形式集中注册上线,一次搞定,不需要一家一家去现场注册,并有电脑端和手机端两种版本,企业可以根据需要自主选择。使用便利,只要会用“微信”就可以使用,不需要单独购买电脑和学习打字,企业初始成本几乎为零,这打消了一些年龄偏大,不会电脑打字和操作的企业管理人员的顾虑和畏难情绪,企业的接受度和上手率普遍较快,激发了企业自主性、积极性和能动性,目前生产企业上线率100%。录入便利,通过拍照上传、商品条码扫描、智能选择等功能,一个人,一部手机在厂里转一圈,就将原辅料采购、生产、检验到销售等生产记录即时、即地录入,一个小企业一个生产批次相关生产信息的录入由以往纸质50分钟左右到现在只要10分钟左右。报备便利,临安辖区面积3000多平方公里,80%以上生产远离城市核心区,距离市区路途较远,碰上雨雪天更不方便。现在,企业停产报告、主体责任自查报告等均可在线提交,做到了“一次也不用跑”,深受企业欢迎。

由粗放随性向细分约束,转变“管”的观念。临安区食品生产企业70%左右都是小微企业,加上一般都身处偏远山区,管理人员缺乏,员工专业素质偏低,管理粗放,心有余而力不足。平台根据企业生产加工的特点和工艺要求,结合《食品安全法》和食品生产许可等法律法规的要求,为小企业创建了从企业资质管理、产品管理、采购管理、设备管理、供应商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从业人员管理、企业状态报备、主体责任自查、食品召回、食品安全事故应急直报等12大管理模块,涵盖企业全生产链,简单易懂。企业通过平台可以更直观地了解《食品安全法》的要求和主体责任,而且也解决了他们单独开发一套数字化管理系统的难题,节约了管理成本,促进管理精细化、系统化、标准化。数字化监管的核心是大数据的运用和数据安全。企业方面,生产经营数据只要企业上传,就在云端保存二年,企业不可随意篡改。如果确实需要修改,需通过“数据修改申请”通道提出申请,经辖区市场监管所同意后,才能在后台修改,企业管理刚性化进一步加强。平台方面,所有企业上传信息在“阿里云”云端保存,并层层设置防火墙,由专人维护,定期备份数据,确保数据不丢失、不泄露、不被黑。

由“规”向“服”,树立“服”的信念。在“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大背景下,区市场监管局牢固树立服务理念,在程序中增加了增值服务。例如“e字典”,收集了企业常用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特别是常用的标准,如GB7718、GB28050、GB2760及涉及的产品标准、大宗原料标准等,企业打开链接,就能在手机端即时查阅。这既方便了企业,解决了企业查询途径困难,也培养了企业自学的习惯,受到了企业的普遍欢迎。另外还设置了“互动平台”“在线答疑”等渠道及时解答企业在生产管理中的疑难。最近,在新版本中还设置了“学习园地”和“积分奖励”,企业只要上报信息,学习了食品安全相关知识,或者通过了考试,都能得到积分。积分累计到一定数额可以随时抵扣相关费用或委托检测费用等事宜,这极大地激发了企业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这些增值环节的设立,既强调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也让企业感受来之市场监管春风化雨般贴心的“服务”,增加了企业对平台和市场监管的认同度、满意度。

由面扫到点射,坚持“安”的执念。逆向可溯源。平台将产品追溯和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体系相结合,记录采购、生产、检测、销售等全过程生产经营信息,实现从原辅料来源、进货、生产、检验到销售的追踪与追溯,从而使全区的生产活动行为变得数字化、可视化,数据的不可随意篡改,也进一步提升了生产企业的主体意识、风险意识、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和自律意识。顺向可追踪。一旦发现食品安全问题,通过锁定查询功能,既可以在第一时间快速排查问题食品的生产、使用、销售单位或企业,大大缩短了以往线下逐家逐地排查的时间,便于及时、准确锁定问题食品,采取有效处置措施,控制事态发展。风险可掌控。食品安全重在防控,食品产业链涵盖生产、销售、餐饮等各环节,环环相扣,唇齿相依,任何一个环节一个点出问题,必将影响整个食品链的安全性,平台打破以往各环节各自为政的状况,整合为一,不谋一隅而谋全局,便于掌控全区食品安全状况。效率可提升。食品安全监管资源不足和监管任务量大面广的矛盾日益突出。通过平台统计、查询、双随机、预警等“滤镜”功能,对生产经营数据不报或上报不及时、不正常、不合理、不规范的企业,针对性地开展线下实地核查,好钢用在刀刃上,合理配置有限的监管资源,提高监管有效性。

该平台从2018年9月上线以来,边运行边开发边改进,目前生产企业100%上线,学校餐饮的配送企业、校园超市等重点食品经营企业和小作坊也陆续上线。从使用效果看,企业接受度高、上手快、可操作性强,成效初显。下一步临安区市场监管局将进一步强化溯源,打通源头“一公里”。把农贸市场农产品快检信息、产地证明等纳入云平台,更广更全覆盖全食品产业链,实现平台数据共享。进一步深化功能,增强大数据开发运用。通过对大数据的统计、汇总、分析、研判,将监管重点放在风险隐患防控上,发挥平台过滤镜、放大镜和瞄准镜的功能,增强监管的精准性、靶向性和有效性。同时,探索建立指标数据,形成为政府决策、企业经营和百姓消费提供参考的“食品安全指数”。进一步优化设计,实现平台联动共建。实现阳光餐饮智慧共治系统与食品安全监管云平台互联互通,并向纵深拓展,外延至药品、特种设备、产品质量、执法等全领域实现智慧共治。同时,争取联通征信体系,形成信用监管合力,更好助力临安食品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20191017013213005001.jpg
“食品安全监管云平台”手机端

20191017013223766001.jpg
“食品安全监管云平台”电脑端

20191017013245527001.jpg
企业管理人员通过“食品安全监管云平台”上传进货台账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订报热线:010-68289071   新闻线索E-mail:newscfsn@163.com   采编热线:010-5338523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转8066   通联热线:010-63703078
中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10219194号-3    %E5%A4%87%E6%A1%88%E5%9B%BE%E6%A0%87.png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877号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2 by www.cfs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