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 (李东洋 记者王正心 连待待)9月26日,杭州市市场监管局召开现场会,总结电梯全生命周期保险的拱墅区试点经验,在全市范围内推广该项工作。早在2017年9月,杭州市市场监管局就率先在拱墅区开展电梯全生命周期保险试点。
会议现场
目前,杭州全市在用电梯总量达到13.9万台,这一数量在省会城市中仅次于广州和成都。电梯体量不断增长的背后,隐藏着电梯老龄化严重的隐患。据统计,目前杭州超过15年梯龄的老旧电梯已有8000多台。一方面,电梯维保市场存在着恶性价格竞争,维保走过场、以修代保、小病大修的乱象导致电梯故障频发,而物业和业委会存在着专业知识、监督手段匮乏等缺陷。另一方面,电梯发生故障后,围绕要不要维修、谁来支付维修费、支付多少维修费,物业、业委会和维保单位往往陷入互相扯皮、长时间协商的困境。为了治理乱象、走出困境,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杭州市市场监管局在拱墅区试点,引入了保险的“新鲜血液”,探索开展电梯全生命周期综合保险模式。
电梯全生命周期保险,也就是电梯‘养老’综合保险,是一种探索构建政府监管、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多元共治管理新模式。由于电梯日常维护保养、部件维修更换、整梯置换、检验费用和人身财产损失都属于保险赔付的范围,所以保险公司基于自身的利益,必然要加强电梯风险管控。
在现有的住宅电梯管理模式下,虽然物业公司对电梯使用管理负主体责任,但物业公司一般只承担电梯日常维保、检验和小修等相对固定的费用,中大修、改造、更新等大额费用与物业公司无关。而电梯全生命周期保险模式下,保险公司与业主的目标和利益达到了真正的高度一致。据了解,保险公司有一支专业技术团队,对电梯进行“体检”,对维保质量进行监督考核,着力降低故障率。电梯发生故障,查勘定损后采用“先修再赔”模式,理赔流程简便、快捷,避免了因费用纠纷导致电梯滞修的情况。
为了辅助市场“唱好戏”,拱墅区摸索出自己的一套做法。政府专门出台电梯安全社会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形成“政府引导、多方协同”的良好格局;选取试点,不断完善保险模式,形成可操作、可复制的经验后,逐步扩大参保领域;起草实施了全省首个电梯维保质量评价标准,使监管部门和保险公司对维保的监督考核有标准可依;开展首届电梯“维保之星”评选活动,建立维保激励机制;搭建电梯阳光监管平台,推广电梯智慧监管装置,构建智慧化监管体系。
目前,拱墅区参保电梯已达到2367台,业主的体会是“维修快了,故障少了”。清水公寓业委会主任马为群介绍:“现在有了电梯‘养老’”保险,原来扯皮的情况没有了,维修速度很快。”据统计,已有2650台次电梯快速维修后消除了安全隐患,大修速度比以往提高90%以上。同时,保险公司通过季度定量检查、月度随机抽查、例行飞行检查等手段监控电梯运行风险并及时处理隐患,达到了“治未病”减少电梯故障率的效果。拱墅区电梯故障率多年来首次下降,其中参保电梯故障率下降20%以上,原来在全市电梯故障高发榜上的小区全部实现摘帽。
杭州市市场监管局范建军局长表示,电梯安全事关民生,监管改革势在必行。电梯全生命周期保险改变了原来政府大包大揽的工作方法,有效破解了主体责任落实难、电梯维保监督难、电梯维修实施难等问题,电梯运行水平和居民获得感得到了明显提升,下一步将在全市各区、县(市)进行推广。
日前,杭州市市场监管局下发了《关于推进电梯全生命周期综合保险模式应用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对投保全生命周期综合保险电梯实施维保检验改革试点的通知》,要求各地在拱墅区试点基础上,积极推进实施并不断优化创新。对投保电梯全生命周期保险的电梯,在满足智慧化管理、质量安全自我声明等条件后,在保险公司的监督下,维保单位可适当调整现场维保项目、内容和周期,同时可适当延长检验周期。通过电梯维保和检验改革释放红利,进一步激发各方参与的积极性。
据了解,为了打通住宅小区普遍存在的投保资金不足的瓶颈,杭州市市场监管局联合杭州市住保房管局,继续在拱墅区试点,探索物业维修资金投保电梯全生命周期保险的工作机制。小区电梯投保后,符合申请条件的可按规定比例申请使用物业维修资金。也就是将电梯日后大修支出转化为日常保费,把问题隐患消除在前端。
此外,杭州还将推动电梯保险和智慧监管的深度融合。加快与电梯智慧监管平台和96333电梯应急救援平台对接,推动线上线下一体化实时动态监管。
目前,电梯全生命周期保险已相继在西湖、桐庐等地落地。
杭州市副市长胡伟在现场会上强调,各区县(市)市场监管部门要扎实开展调查研究、宣传发动、推动试点,合力推动拱墅“盆景”燎原成杭州“风景”,努力争当全国电梯安全监管改革创新的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