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仁寿县地处四川盆地中南部,面积达2606平方公里,辖60个乡镇、618个村(社区),总人口162万,其中农业人口142万,县境内以浅丘、低山为主,现有耕地面积143万亩,是全国第三、四川省第一人口大县和县域经济重点开发区县。2018年,仁寿县农业总产值14.0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379元,该县于2013年被四川省政府评为“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规范化建设县”,文宫枇杷成功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近年来,仁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绿色发展,根据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农业绿色发展实现了良好开局。将现代农业发展作为“三农”工作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依托珠嘉现代农业园区、仁寿华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2个农业园区,以及“曹家梨”“文宫枇杷”“新店清见”“河口不知火”“中华枇杷园”“农旺——齐家褚橙基地”等12个现代农业基地,坚持稳定粮食生产,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培育和壮大了“粮、果、蔬、花”等一批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加快文林工业园区(富加)食品孵化园的培育和发展,促进天府新区仁寿辐射区都市近郊型现代农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为产业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全县绿色农业基本情况
仁寿县农业绿色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农业标准化生产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有序开展、逐步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建设田园生态系统、建立绿色农产品的流通体系、农产品加工体系、健全了农业绿色发展创新驱动与激励约束机制。截至今年6月,全县种植业“三品一标”保有量51个(地理标志2个,绿色25个,无公害24个),文宫枇杷、曹家梨、河口不知火、新店青见等获得区域品牌称号。“味在眉山、天府仁品”品牌正在倾力打造。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50%,绿色防控面积达到60%。
高质量绿色农产品发展的主要做法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动力,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尊重农业发展规律,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农产品空间布局,节约利用土地资源,保护产地环境,提升生态服务功能,以绿色发展引领生态振兴,最终实现乡村振兴。
优化农业主体功能与空间布局,提升农产品绿色供给能力,落实农业功能区制度。大力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调整优化空间结构,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绿色化、农产品品牌优质化、农业基地特色化,按照自然资源有效利用的要求,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推动全县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加强产地环境保护与治理,切实保证农产品生产质量等。
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 为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仁寿县委、县政府坚持以“四个突出、四个侧重、四个健全”系统抓好该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突出四个方面 系统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一是突出一个“学”字。 按照全面推进依法治县要求,农口部门和各乡镇坚持会前学法,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作为学法的重要内容之一。二是突出一个“用”字。开展专项整治,从严执法,坚决打击农产品生产流通中的违法行为。三是突出一个“宣”字。充分利用各种有效载体,广泛采取各种有效形式,突出安全生产月和食品安全宣传周等,全方位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及相关法律法规和及生产技术规程等宣传力度,让群众和生产者也能知法、学法、懂法、用法、守法。
侧重四个环节 系统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
侧重源头治理环节。一是严格产地环境监控。建立农产品产地安全监测管理制度,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开展产地环境监测与评价,制定农产品产地污染防治及畜禽养殖面源污染治理规划,划定规模畜禽养殖禁养区,大力调整优化种养结构。二是开展耕地重金属抽样监测,加强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 92000个。三是严格农业投入品监管。对种子、农药、化肥和饲料、兽药等投入品严格实行登记备案制,目前,全县登记备案的投入品经营单位 865个、网点904 个。对高毒高残农药严格管控,实行定点经营、实名购买等制度。实行农业投入品购买索证索票制,对兽药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实行处方管理制。大力推广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定时降解农药、有机肥、畜禽饲养及水产养殖安全投入品。
侧重市场准入环节。一是严格农产品产地准出。建立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基地农产品必须自检,合格后出具产地准出证明。二是严格农产品市场准入。在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超市建立农残检测室,对进入的农产品进行抽样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场销售,未合格产品一律不许进场销售。三是严格经营资质审核。兽药GSP规范,对全县1家兽药生产企业、180余家兽药经营企业的兽药经营资格进行严格审核,规范其经营行为,杜绝违禁兽药的制售。四是建立农资经营诚信机制,实行农资经营主体承诺制和评级、“黑名单”制度。五是规范整合屠宰场。通过整合、迁建,设立定点屠宰场,将全县散乱的屠宰点集中整合为定点屠宰企业,并严格审核其动物防疫条件与之签订《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设立驻场检疫点,加强日常监管力度。
侧重生产流通环节。一是加大产品检测检验力度。充分发挥县、乡镇检测检验机构作用,突出蔬菜、水果、生猪、水产品等大宗农产品和农兽药残留、重金属、添加剂、抗生素等重点监测对象,加大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力度。全县每年完成农业农村部、省、市粮食、蔬菜、水果例行抽检4批次近160个样品,合格率均达100%;县级定性抽检400余个,合格率98.5%以上,其中“三品一标”产品抽检合格率达100%;每个乡镇速检200余个,合格率达98%以上。二是无害化处理规范化。大力推行规范化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
侧重品牌打造环节。一是制定农业生产标准化技术规程。制定粮油、蔬菜、水果等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发放明白纸10余万份。二是加快标准化基地建设。围绕打造都市近郊型现代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示范园区和基地建设,文宫、鳌陵等16个乡镇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枇杷)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县56个乡镇110万亩,被认定为四川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推进县,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效益明显。三是大力推广绿色防控。以珠嘉现代粮食万亩示范基地为重点,积极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禽水产健康养殖技术,特别是结合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项目,以购买服务方式,大力推行病虫害统防统治。认真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测土配方施肥应用面积达到85%以上。四是大力实施品牌强县战略,高度重视农业品牌化建设。截至目前,河口不知火之乡、新店青见之乡获得区域品牌。全县通过“三品一标”认证51个,其中无公害24个、绿色食品25个、地标2个。
健全四个体系 系统推进农产品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健全安全监管体系。建立健全了县、乡镇、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立县级监管机构:县农业农村局分别设置了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监管。建立乡镇监管机构:全县60个乡镇均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站,且按规定要求落实了办公场所、牌子、专兼职人员、制度等,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建立村级监管机构: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在全县526个行政村落实了1名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主要负责开展宣传、巡查、检测和产地准出服务等工作。
二是健全执法监管体系。设立农业综合执法大队,统筹执法队伍,配齐执法取证设备。主要负责全县农业投入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同时,建立健全联动机制,县级相关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全力协同、密切配合,形成全领域、全过程、全覆盖的执法监管网络体系。
三是健全检测检验体系。成立仁寿县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中心。建成500平方米的标准化检测检验站,有序开展农残、重金属、抗生素等检测检验,目前,正在加快推进“双认证”申报工作。全县60个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站和15家“三品一标”重点企业建立了农残速测室,统一配备农残速测仪等相关仪器设备。
四是健全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大力推荐和引导符合要求的优秀企业入驻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现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界定。截至目前,全县共有41家重点生产企业入驻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共有33家重点生产企业入驻部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
构建农业经营体系 为农产品产业发展提供新机遇
积极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农旺镇、石咀乡整村推进土地流转、土地托管代管为契机,在全县范围内推进农村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每个乡镇都推出了一个或几个土地流转整村推进试点村、试点组,为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创造条件。
加大对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指导力度,着力培育一批发展效益好、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农民兴办水果类(中岗脆桃)、林果类(麻香美花椒)、水产类(乐活鳖业)、粮油类(好味道粮食)等专业合作和四川橘源农业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社;培育壮大“福仁缘”等枇杷深加工饮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培育各类农产品生产性服务组织,带动土地流转和规模种植;支持龙马镇、方家镇、曲江乡等乡(镇)开展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土地托管等“老虎山”棒瓜和辣椒等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性服务;深入开展始建镇“联众专业”合作社、示范家庭农场创建活动,切实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自身发展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示范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带动作用。
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推动农产品产业转型升级
以富加镇“明珠三基园”生态农业创新示范基地为平台,持续推进以富加为中心的农科教相结合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同时,在国道213线、省道106线、成赤高速、遂资眉高速、仁沐高速、简蒲高速、天府大道等仁寿境内段两侧,依托乡(镇)资源,发展曹家梨、文宫枇杷、新店清见特色水果、藕塘玫瑰花、清水天府花海等特色基地等半小时都市生态、休闲、观光、采摘农业、示范休闲农庄(农家)、农业主题园区。坚持以特色产业为基础,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景区化”步伐,实现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礼品。做到与城市功能配套相融合,努力把上述园区打造成为市民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的新去处。
着力特色产业小镇建设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依托各乡(镇)特色优势,引导乡(镇)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进行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形成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色和一定区域功能,“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产业小镇。激励创建曹家梨、文宫枇杷等8个在产业上“特而强”、机制上“新而活”、功能上“聚而合”、形态上“精而美”的特色小镇,成为创新创业高地、产业投资洼地、现代农业胜地,打造仁寿县经济新的增长极,确保仁寿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富余。
依托区域布局 打造农产品加工食品孵化园
仁寿县农业资源丰富,是四川省三大粮食基地之一,县内农产品丰富,水果品种多,传统特色食品企业上百家,为推动仁寿县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在县委县政府突出“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促融合”战略指引下,加快农产品食品加工产业发展,加大该县文林园区(富加)食品孵化园建设力度,坚持食品企业向园区集中,配套建设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加工和便宜化服务为一体、质量可追溯的原料生产基地,吸引了一批经济效益好,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食品企业聚集入园,发挥园区在农产品食品产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实现食品产业集群发展。为“味在眉山、天赋仁品”食品提供充足、优质的原料保障和融合发展先导经验。今年8月6日,首批入住文林食品孵化园的8家企业完成集中签约,签约厂房面积6.4万平米。约占总厂房面积的44%,计划总投资12.5亿元。据统计,该食品孵化园全面投用后入驻仁寿本土企业达到20家以上,入库税金1500万元/年,孵化培育规模以上企业10家以上,为县域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坚持绿色发展 促进乡村振兴
一是大力开展基地创建。着力推进绿色农产品产地建设,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动开展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稳步推动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建设,强化产销对接,促进基地与加工(养殖)联动发展。积极推进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适时开展全县有机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创建。
二是提升审核监管质量。规范管理措施,强化投入品使用,严格产地环境监测、评估和产品检测,加大获证产品抽查和督导巡查,防范系统性风险隐患。健全淘汰退出机制,严肃查处不合格、低质量产品,严格规范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标签标识管理;切实将优质农产品标识与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有机结合。
三是注重品牌培育宣传。加强品牌培育,将“味在眉山、天府仁品”作为全县农业品牌宣传重中之重。做好“三品一标”获证主体宣传培训和技术服务,督导获证产品正确和规范使用标识,不断提升市场影响力和知名度。依托“味在眉山、天府仁品”等区域品牌,加大推广宣传,积极参加“绿博会”“有机博览会”“地标农产品专展”等专业展会,以及各类电子商务对农产品的吸附作用。同时,加强“三品一标”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培训、品牌宣传、科普解读、生产指导和消费引导,全力构建农产品市场营销平台和产销联动合作机制,支持全县“三品一标”产品参加全国性或区域性展会。
四是推动改革创新。通过全县农业绿色生产示范,辐射带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提升。积极构建绿色农产品品质规格和全程管控技术体系。加快推进绿色农产品信息化建设,鼓励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采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生产信息管理,实现生产经营电子化记录和精细化管理。推动“三品一标”产品率先建立全程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和实施追溯管理。
五是加大政策支持。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建立或扩大各类奖补政策与资金规模,不断提高生产经营主体和广大农产品生产者发展绿色农产品的积极性。把“三品一标”纳入各类农产品生产经营性投资项目建设重点。
仁寿县从新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全局出发,高度重视农产品高质量发展,把发展高质量农产品作为推动现代农村建设、农业转型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抓手,确保农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安全优质农产品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