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川渝地区,说起“肖鲫鱼”,那是一道让远近食客口舌生香、垂涎欲滴的地道美味。
对地处龙水湖景区的玉龙镇三教社区肖氏一家来说,这道菜是家族百余年的“活历史”,更是经历五代传承至今的技艺。
不胫而走的江湖菜
川渝地区有句俗语,“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一定有江湖菜。”肖鲫鱼就是大足江湖菜的“鼻祖”之一。
清朝光绪年间,玉龙镇盛产煤、铁等资源,源源不断供应着龙水的铁器生产,大批采煤及冶铁工人、贩运人力聚集于此。居住原龙水土桥乡三教村芝麻坡的肖前顺家门口,是龙水通往玉龙矿山及货物贩运的必经之路,常有工人和运力在此歇脚或纳凉。
于是,肖家人在路边开起了食店,肖前顺与父母将在村内三叉河打捞的鲫鱼、鲤鱼等烹饪招待客人,煮出的鲫鱼以其味鲜、细嫩,赢得过往工人和商贾大加赞赏,尤其烹饪的家常鲫鱼特别鲜嫩可口,在矿山广为流传。天长日久,声名远播,肖家的食店生意日渐红火。
这道深受人们喜爱的江湖菜就这样由第一代传人肖前顺传到了第二代传人肖永富手中。知道肖家人名字的就喊其名字,不知道的就叫“肖鲫鱼”。
巴岳山下,“肖鲫鱼”的名气不胫而走。于是,肖家人挂出“肖鲫鱼”名号,专门从事鲫鱼经营,生意依旧十分火爆。
杀鱼
百年传承的“舌尖”味道
肖文宏是“肖鲫鱼”的第五代传人。在她的记忆中,祖辈父辈们一生都在和鱼“打交道”。
1958年,龙水湖建成。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龙水湖旅游业的逐渐繁荣,肖家人于1990年在龙水湖码头边开设“西湖食店”(大足人习惯称“龙水湖”为“西湖”)正式营业。食店主营西湖鱼,“20张桌子经常不够坐,食客最多的一天坐了80多桌,忙起来的时候客人帮着收拾桌子”,生意火爆可见一斑。
1994年,肖文宏之父肖兴久将“肖鲫鱼”注册商标。此时,十几岁的肖文宏已经可以“掌灶”,熟练掌握了泡菜梭锅鲫鱼、泡菜鲜鲫鱼、凉拌鲫鱼、干烧鲫鱼、泡菜黄蜡丁鱼、泡菜翘壳鱼等特色菜的烹制技巧。
“肖鲫鱼是中国鲫鱼传统烹制技艺的一种,选用食材、配料、熬制和掌握火候都十分讲究。”肖文宏说,仅为了其中一项佐料——泡菜,家中就储存了上百个高一米多的土窑泡菜坛,传统手艺制作出的泡姜、泡椒、泡萝卜更是烹饪鲫鱼的“灵魂”。
一百多年来,“龙水湖肖鲫鱼传统烹制技艺”通过“父传子”“父传女”的方式,延续至今。在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肖鲫鱼”仍活跃民间并不断发展壮大。南来北往络绎不绝的食客,充分体现出本技艺的成熟与传承的意义。
出锅
与时俱进的经营理念
2013年,“肖鲫鱼”从数十年的家庭(个体)经营走上了公司化道路。肖文宏成立了重庆市大足区肖鲫鱼饮食文化有限公司,并注册了“石刻肖鲫鱼”“肖兴久”两个商标。
2015年,重庆三环高速铜梁至永川段正式通车,“肖鲫鱼”继搭上旅游“快车”后,又把握“道口经济”发展趋势。搬迁至“道口”的食店距离龙水湖景区下道口仅1公里多路程,永川和铜梁方向的食客不用再绕行而来,重庆主城食客也仅需1个多小时车程就能吃上“肖鲫鱼”。
在肖文宏的经营下,企业先后荣获重庆市三星级农家乐、大足区特色餐馆,并成功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示范单位,其菜品也荣获“大足区十大名菜”,“肖鲫鱼”品牌在西南地区声名鹊起。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对餐饮的要求也不仅仅局限于味道,就餐环境和就餐体验也很重要。”肖文宏介绍说,今年4月,位于玉龙镇集市一条街的新店开业,这个新店既能承接老店一部分顾客,也是就餐环境的一次提档升级。
龙水湖度假区的开发、三环高速的通车、玉龙镇集市一条街的打造……这些有利因素助推“肖鲫鱼”这一地方特色餐饮的发展壮大。如今,“肖鲫鱼”年接待各地游客近20万人次以上,销售鲫鱼等逾100吨。
“肖鲫鱼”五代人做“活”一条鱼,不仅是大足“江湖菜”的历史印记,更是大足旅游餐饮一张长盛不衰的“麻辣鲜香”名片。难怪不少游客说:“畅游龙水湖,难舍肖鲫鱼”。(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