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 中国食品安全网

站内搜 索

食安监管

江西
下拉

江西省抗疫前线的暖心故事

2020-02-14 13:55 来源:江西日报 编辑:胡佳丽
摘要:自疫情爆发以来,南大一附院的医生许飞和他的同事们,以及各行各业的英勇“战士”们都在上演许多感人的、暖心的事迹。

  

中国食品安全网讯 (毛江凡) 逆行而上”,成了鼠年春节的中国,一个温暖人心的热词。

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江西各条战线众志成城、同舟共济,展开了一场撼天动地的抗击疫情阻击战。无数人在危难之际,高擎火把,冲破黑暗,引领着大家向着光明的方向前行。

他们是孩子的父母,他们是长者的儿女,他们是亲密的爱人。

而此刻,他们只有一个身份:奋战在疫情一线的战士——灾难面前最可爱的人。

路口、社区、乡村,一道道防线筑起来;党员干部、医护人员、普通群众,一份份按满手印的请战书像雪片般飞来。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战斗中,他们心手相牵,用勇气和担当,守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与安宁;他们勇往直前,用无畏和坚强,诠释了什么叫“中国精神”与“中国力量”。

许飞和他的同事们

“今天是2月4日,立春,窗外阳光明媚,这是我在隔离病房工作的第14天。”

“立春了,没有一个寒冬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立春了,温暖如期而至,胜利就在前方!”

这是一位医生在抗疫前线写下的日记。

这位医生叫许飞,是全省最大的疫情定点医院——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南大一附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自我省确诊首例新冠肺炎病例以来,他一直坚守在一线。

而有一个秘密,却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个秘密伴随着一份深深的歉疚,挣扎在他的心底。

几个月前,父亲猝然去世,母亲的悲伤仍在心头。想到母亲一人独居在老家,春节前,许飞已经请好假,准备一家三口回老家,好好陪着母亲,过一个春节。

但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一切。除夕前两天,他接到任务,当即取消行程,成为首批进驻医院隔离病房的救治团队负责人。

“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当疫情发生时,我们必须冲锋在前!”许飞说。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病区不断收治新病人,许飞经常忙得错过饭点,只好吃点泡面、面包充饥;住的地方也临时搬到了三楼的输血科,没有卫生间,没有热水暖气,忙起来,好几天都没有时间洗头洗澡。

“没办法,每晚从隔离病房出来后,常常累得衣服也不想脱就躺下了,有时候一天只能睡3到4个小时,半夜还经常被电话吵醒。”许飞说,半个多月来,由于睡眠严重不足和饮食不规律,他的老毛病偏头痛和胃病又开始发作了。每次头痛到不行,就赶紧叫爱人从家里捎点止痛药来,吃了之后才能缓解一些。

从疫情暴发起,许飞毫无怨言,坚守在一线。院领导、科主任看了心疼,叫他注意休息,要不找人替换,他每每都坚定地说:“我已经上了一线这么长时间,有了一定的经验,可以更好的履行职责,放心,我可以坚守阵地,不辱使命!”

不止是许飞,在南大一附院象湖院区,数以百计的医护人员,面对召唤,初心不改,汇成了一道最美逆行者组成的抗疫洪流。

布满血丝的双眼、嘶哑的声音,护理部总护士长王平红,每天要负责隔离病房内所有物资的补给,常常是24小时连轴转。她的爱人同样战斗在抗疫一线,有时偶尔在过道上碰见了,连话都来不及说上一句,彼此只能用眼神对望一下,算是无声的牵挂与鼓励。更让她愧疚的是,女儿今年上高三,正是迎考的关键时期,但从除夕开始,却没能见上面,更无法给她做一顿可口的饭菜。“只有等抗疫胜利了,再好好抱抱她,算是对孩子的弥补。”说到此,王平红眼眶湿润了。

出生于1998年的护士吴康倩,今年只有22岁,在一线医护人员中,她是最小的一个。从春节前,她就奋战在一线。“妈妈在朋友圈转发了一条我在病房工作的照片,说‘这是我女儿,是我的骄傲’,引来了很多人的点赞和鼓励,这让我特别感动。等疫情结束了,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家看爸妈。”吴康倩微笑着说。

90后护士徐文惠,在重症隔离病房工作,不仅要实施医疗护理,还要照顾病人的吃喝拉撒,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疫情发生前,她刚做完一个手术,还在康复。1月31号,她瞒着父母,主动请缨奔赴一线。“名单上有我的名字了,我妈也就奈何不了我。送我来医院的时候,妈妈心疼地流下了眼泪,告别的时候,我不敢回头,只想在心里告诉妈妈,我一定会平安回来。”徐文惠动情地说。

疫情发生后,作为省级定点医院及全省危重症患者定点收治医院,南大一附院目前已接收了不少从九江、抚州、新余等地市外院转诊而来的重症患者。

半个多月来,每天同样战斗在一线的南大一附院院长张伟说,他们将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最美警察”与56个卡点

站在最前面才“最美”,用这句话形容“最美警察”龚辉和他的战友们,应该最贴切不过了。

在这个异乎寻常的鼠年春节,南昌高新区麻丘镇的人们一改往日的节庆热闹习俗,一到晚上都早早休息了。而麻丘派出所副所长龚辉,则没日没夜地和战友一道,在各个卡点巡查。

作为全国“最美警察”的龚辉,自启动疫情群防群控工作后,一直冲在防控最前线,从大年三十到元宵节,没有回过一趟家,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

麻丘镇地处南昌城东,辖区户籍人口6.6万余人。尤其让人关注的是,这里是赴武汉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区域。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麻丘镇的疫情防控自然就成为重点,龚辉和麻丘派出所也承担了更多压力和责任。

“麻丘镇有56个卡点,主要卡点都安排了民警执勤。受限于警力,我们无法做到每个卡点都时刻有警察值守。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加大流动巡查力度和频次,尽可能增加卡口的见警率。在这个时候,基层群众看见警察,心里就会踏实一点。”龚辉说。

卡点的执勤民警实行三班倒,上午9时、下午3时、晚上11时,是民警交接班时间,也是龚辉外出巡查时间,同时他还要负责将换班战友送到各卡点换班。

流动巡查结束后,尽管精疲力尽,龚辉却还不能休息。他还要与刚结束巡查任务的所长高波一起梳理当日工作,分析情况,研究和安排第二日的工作。

有一天,龚辉接到了一起特殊的警情。有村民举报一名武汉返乡人员自行居家隔离后,带回来的宠物狗依然在村里自由活动,由于担心宠物狗身上携带病菌,村民希望民警能尽快出警将其控制。接到警情后,他和派出所的战友通过高新公安分局,立即找来专业人员,将宠物狗控制住,寄养在安全的地方。

还有一次,一名已经居家隔离的武汉返乡人员,因与家人发生口角,执意要驾车离家回武汉。在村干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龚辉和队友们迅速出警,一方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进行劝说,一方面通过法律宣传予以震慑。最后,该村民终于答应在家留置观察。

“有时候,一些警情其实不属于派出所管,但是老百姓愿意找我们,也是出于对我们的信任。”面对数量繁多的警情,一方面龚辉感觉身上的压力更重了,另一方面他心里又觉得欣慰。因为这也从侧面体现了村民们对疫情的重视,这对疫情的防控有着重大的意义。

抗疫情,龚辉冲在最前线,对后方的家,他却无暇顾及。

1月28日,大年初四,这一天恰好是龚辉儿子出生满2个月的日子,而他忙得电话都忘记打了。虽然妻儿有父母照顾,但谈及亲人,他有些愧疚,“每天确实也想打个电话给家里人报平安,但大多数时候都太忙了,一眨眼就到晚上11时了,也就不忍心打电话回去。”

对龚辉和他的战友而言,不是不想家,在这样特殊的时期,就得舍小家顾大家。

麻丘镇派出所有13名民警,平均年龄约40岁,和多数人一样是家里的主心骨,但面对命令和责任,他们无怨无悔奋战不息,与镇村干部们紧密地靠在一起,筑起一道群防群控的坚固长城。

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越是紧要关头,越能考验一个干部的党性和品质。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既然穿上了这身警服,就得随时把责任扛在肩上,保护好一方安宁。龚辉与他的战友们,正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组织交上一份铿锵有力的“答卷”!

隔离病房里的日记

“我好啦!真的全好啦,可以出院啦!”

1月27日上午,江西第二例、萍乡市首例新冠肺炎患者陈先生,经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救治后痊愈出院。在急诊科门口,走出隔离病房的他,禁不住振臂高呼。

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是当地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之一。自从疫情暴发后,一大批医护人员没日没夜,坚守在一线,用大写的爱,守护着患者的平安。

护士彭颖,是有两个小孩的80后妈妈,作为隔离病区的医护人员,她已经在这个“密不透风”的地方,值守了近半个月。每天繁忙的工作之余,这个爱写日记的年轻妈妈,用一篇篇暖心的文字,记录下了在隔离病房的点点滴滴。

1月21日 腊月廿七

“你放心去,家里有我们,只要你平安回来。”

接到护理部通知,要去隔离病区工作,说实话,我的内心有点紧张还有点恐惧。在回家拿生活用品的路上,脑子里一片空白。

回到家告知公婆时,我的眼泪忍不住流下来。让我意外的是,他们鼓励我说:“你放心去,孩子我们会照顾好,你要照顾好自己,平安回来。”

来到隔离区报到后,首先进行了详细的防护培训,我们宿舍还提供了各种生活必需品。就这样,一个隔离区的“家”,随着同事们的陆续到来开始建立起来。

确诊病人于下午到达隔离区,此时大家紧张却不慌张,有些前辈曾有抗击非典的经验,让我们更有信心对抗这次疫情。

晚上小晚班,草草地吃点东西就进隔离区了,认真穿好防护服,扑通扑通的心感觉就要跳出来,很是紧张。在经验丰富的护士带领下,我很快就熟悉了病区的环境及物品的放置。戴着护目镜和手套,操作确实有点困难,而患者的情绪很平稳,很配合我们的工作。

1月24日 除夕夜

“夜深了,我也想家想孩子了。”

白班,一大早就忙碌起来,同事们没有一个人因这样那样的困难而逃避退出。在为患者治疗的同时,还得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及生活上的需要,同时还要管病人的吃喝,还要清理病人的大小便。

不管是工作人员还是病患的生活,院党委和后勤部门一直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让我们倍感温暖。除夕夜,护士长特别送来了暖心的鸡汤和水果饼干等,远远看着她默默地擦拭眼角的泪水,好想跑过去抱抱她,告诉她请放心,我们都会照顾好自己。

新年的钟声敲响时,我通过视频和家人互送祝福。两个孩子已经睡着,我想家想孩子了。

1月27日 大年初三

“我们护理的患者康复出院了,感觉真好。”

早上听到患者陈先生说今天他可以出院了。他很开心,我也替他高兴。上午10点,在主治医生和护士的簇拥下,陈先生从隔离病区走出,他回头向我们挥了挥手,慢慢地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中。后来他发来微信告诉大家,回到家他又见到了亲人和好友,感觉自己又获得了一次新生命!我们也祝福他,祝福所有的病人都能够健康、平安、幸福!

1月31日 大年初七

“放心,有我们在!”

白班,在隔离区的第11天。病区病人在增加,治疗也多了起来。

护士长带领我们一起进入病房,为患者送水果牛奶,了解他们在病区的生活及心理状态。14床何姐,广西人,情绪一直很低落,不思饮食,不愿交流。经过护士长的耐心引导,何姐像孩子一样“哇”的一声哭起来了:“我的病很严重,治不好……”护士长说:“何姐,不要有思想包袱,要有信心面对,很多患者都已经治愈出院了,你要放宽心,加强营养,情绪稳定,这样更有利于疾病的恢复。放心,有我们在!”何姐听完护士长的话,心态上更积极,也更配合治疗了。

这就是一线护士的日记,没有豪言壮语,但质朴的字里行间,满满的都是爱。正是她们,冒着随时可能染上病毒的危险,义无反顾地践行着医者的使命与担当,她们不愧是最美逆行者!

爱人拍档

“您好,车内有几人?请配合测试体温……”1月26日清晨,农历大年初二,樟树市刘公庙镇境内的沪昆高速公路临江收费站旁,身穿白色防护服,手持红外测温仪,一夜未眠的90后乡镇干部邓平又冷又累,可当看见有小车驶下高速,立刻抖擞精神上前查询检测。

今年29岁的邓平,是刘公庙镇党委委员。1月22日,他与同单位的镇干部黄姝婧喜结连理。正当小两口憧憬着利用春节假期加婚假,好好出去走一走时,新冠肺炎疫情骤然暴发,且形势日趋严峻。是选择继续休婚假,还是重返工作岗位?

两口子没有犹豫,组织一召唤,24日上午(农历大年三十),两人就赶回单位报到,加入到紧张的防控工作中。邓平带队下到枧桥、横塘等村委,开始挨家挨户摸排返乡人员基本情况。

当天下午4时,根据安排,邓平又带队赶到沪昆高速公路临江收费站,与当地交警、镇卫生院医生和派出所民警一起对下高速车辆设卡查询登记,一直值守到次日凌晨才换班,年夜饭也只能在收费站旁的小餐馆对付一下。

虽然辛苦,但邓平总是笑呵呵地说,自己年轻身体好,扛得住。而新娘黄姝婧,被临时抽调到镇办公室,负责接听电话、收文件、统计上报疫情数据信息等,两人忙得几天都见不着面。

在疫情面前,广大基层干部、医护人员舍小家顾大家,战斗在最艰辛困苦的第一线。而一对对爱人拍档、“夫妻战友”的倾情付出,尤其让人动容。

“取消婚礼,回岗值班!”这是疫情发生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三对新人不约而同向医院提出的申请。急诊科护士熊华东说:“家人都支持我们的决定,相信大家众志成城,一定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余小艳和舒璐,是南昌市青山湖区湖坊镇卫生院的90后夫妻党员。从春节前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开始后,小两口与同事们一起战斗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除夕之夜,他们主动请缨,发挥党员带头作用,组成夫妻拍档,坚守在南昌火车站东广场发热筛查点,进行疫情防控。用这样的方式度过了他们新婚的第一个春节,他们感到很有意义。

邓雪峰和李文卿,夫妻俩都是南昌市第十医院职工。在疫情面前,作为医院的中层干部,邓雪峰始终坚守在一线,负责转运病患和留观点的值班。而他的妻子,除了在医院正常上班,还要照料家里2个小孩。邓雪峰担心妻子忙不过来,李文卿对他说:“你千万注意安全,我不仅能上好班,也会照顾好家里,你就放心吧。”

10多天过去了,虽然在一个医院上班,他们两口子却很少能碰面,偶尔远远的看到丈夫的背影,只希望他能平安回来。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这些爱人拍档,甘愿把他们的感情生活暂且放在一边,而无私地奉献着大情大爱。他们用自己的倾情奉献,诠释了什么是人间真爱,什么是责任与担当。

千里送口罩

1月28日晚,上栗县赤山镇新店村党支部书记杨永明,照例出门去村里巡逻、检查,没有戴口罩的他被村民刘汝炎看到了。

杨永明不会不知道口罩的重要性。

“病毒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没有口罩大家心里肯定会担心。但因为我们地处偏僻,仅有的几只口罩用完后,即使跑到城里的大药房,也买不到口罩了。”杨永明一脸的无奈。

刘汝炎从杨永明处得知,不仅村委会很多值守干部没有口罩,很多村民也都没有口罩。

刘汝炎有个堂弟叫刘海根,在浙江义乌从事医疗用品销售工作。接到堂哥电话,得知家乡父老乡亲口罩紧缺的情况,刘海根十分着急,马上将情况反映给了自己公司的董事长陈威。

陈威考虑到员工家乡的实际困难,当即表示愿意捐助1万只口罩给新店村村民。就这样,前后不过两个小时,在多位有心人、好心人一起努力下,村民缺口罩的燃眉之急有了着落。

口罩有了,但义乌离上栗700多公里,走物流,非常时期不知要到什么时候。时间不等人,想来想去,杨永明决定紧急赶往义乌,千里取口罩。

1月29日早上6时,天还没亮,杨永明拉着刘汝炎开车出发了。从上栗上高速,一路马不停蹄,赶了700多公里的路程,终于在下午2时30分到达义乌。

简单的寒暄后,来不及多说感谢的话,他们接收了捐赠的1万只口罩,又归心似箭地踏上了返程的路。一路上两个人换着开车,饿了就吃随身带的几个面饼。

就这样,1月30日凌晨1时,风尘仆仆的他们赶回了新店村。

1月30日一大早,杨永明就组织驻村工作组和村两委召开紧急会议,将获赠的口罩做好登记后,联合村级义务巡防队和志愿服务者,开始上门入户给村民分发,并细心地向村民讲解口罩的正确佩戴方法。

村民彭丹拿到口罩后,高兴地说:“现在我们心里踏实了,这些口罩来之不易,我们会好好珍惜。”

“千里奔波送口罩”的故事,让杨永明赢得了“口罩支书”的称谓。对这个称呼,他说,疫情就是责任,作为村干部辛苦一点无所谓,一定要把疫情防控好。向村民发放部分口罩后,杨永明表示,剩余的口罩将结合工作实际和村民生活实际,合理安排,科学分配给奋战在防控疫情一线的工作人员和临时有需要的村民。

无独有偶,千里送口罩,不仅有村支书的身影,还有在外乡创业的江西老表的身影。

1月29日9时,江西宜丰籍老表、广东喜洋洋品牌创始人、广东省江西商会副会长周正强,带着同事开着货车,从东莞出发,日夜兼程20多个小时,赶到江西省红十字会捐赠了3万只口罩。

周正强说,疫情发生后,当他了解到江西省内口罩等防护物资缺乏,心系家乡的他,充分利用自己开便利店积累的渠道,迅速联系老客户,同儿子一起,一家一家上门收集、购买口罩等物资。

“早一分钟,就能多帮一个人预防疫情。”当周正强了解到走物流要3天才能到达南昌,他坐不住了。

1月28日12时,周正强将收集到的150箱共3万只口罩装车,从东莞开货车出发,连夜驰骋,将这批物资送到了南昌。

在江西省红十字会仓库,周正强和同事非常疲惫,简单地喝了口热水,休息了一会儿后,又开始帮忙卸货。

“我离开家乡25年了,家乡一直在我心里。能在这个时候给家乡做点贡献,我累点没什么。”周正强说,时间很宝贵,他要搭最近一班飞机回广东,继续为家乡人民收集物资。

疫情面前,赣鄱儿女的情与义,其心可鉴。

如今,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到了攻坚阶段,有那么多无所畏惧的逆行者,有那么多情怀炽烈的奋战者,我们有理由相信,疫霾必将散去,阳光一定会如约而至。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订报热线:010-68289071   新闻线索E-mail:newscfsn@163.com   采编热线:010-5338523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转8066   通联热线:010-63703078
中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10219194号-3    %E5%A4%87%E6%A1%88%E5%9B%BE%E6%A0%87.png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877号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2 by www.cfs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