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 中国食品安全网

站内搜 索

食安监管

山西
下拉

山西:又到夏粮丰收时

2022-06-21 09:44:22 来源:山西日报 编辑:吕可意
摘要:山西省通过“科技壮苗”“三队包联”等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全省晚播弱苗田促弱转壮,小麦长势整体赶上了常年水平,一系列的科技服务为全省打好夏粮丰收“第一仗”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

  

风吹麦浪,覆陇黄;农机穿梭,粮满仓。仲夏时节,在山西省运城、临汾、晋城小麦主产区,金色的麦田里,收割机带着隆隆的轰鸣声,在麦浪中来回忙碌,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去年,山西省大部分地区遭遇了有气象资料记载以来最强秋汛,导致山西省小麦晚播面积大,冬前苗小苗弱,苗情复杂。今年以来,山西省各地各部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春季农业生产,抢农时、抓田管、促春耕,落实落细各项粮食稳产措施,春播工作进展顺利,夏粮丰收基础不断夯实。在各方努力下,小麦苗情转化好于预期,已收获地块均喜获丰收,实打亩产高于上年,全省夏粮丰收在望。

农业四季歌,“三夏”年年唱。保夏收就是保饭碗,保夏粮就是保安全。做好“三夏”工作,夺取夏粮丰收,有利于保供给、稳预期、增信心,对全年粮食丰收、稳定物价、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版今天推出特别策划——“又到夏粮丰收时”,展现山西省各地夏粮丰收图景,共享丰收喜悦。

“今年的小麦大丰收”

这几天,对于运城市夏县胡张乡家庭农场主谷王学来说,可以用“忙并快乐着”来形容。每天一边收麦、一边进行玉米大豆复播,种地忙到晚上八九点,回家后还要检查农机状况,确保第二天的安全收获。他开心地告诉记者说:“虽然忙点儿,可我心里特别欢喜,因为今年的小麦获得了大丰收。”

谷王学今年54岁,是夏县现代农业研究会理事长,他的农场面积1900余亩,拥有拖拉机2台,大型自走式卷盘喷灌机7台,无人机2架。去年种植小麦1700亩,目前收获已接近尾声,玉米大豆复播正在同步进行。去年冬天,由于遭遇几十年不遇的最强秋汛,致使小麦播种期较往年偏晚一个月。“现在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特别多,省市县各级专家也特别给力,多次来地里指导,我们农场通过加大播量、实施‘一喷三防’等技术措施,让小麦获得了大丰收。”

谷王学是一名高素质农民,是乡村振兴的突出人才,他的家庭农场率先在夏县推广苹果套袋技术,使果农增收2000万元以上,推广的小麦、玉米高产品种,累积增产粮食8000万斤以上。

多年来,谷王学荣获农业农村部“神内基金农技推广奖”、共青团中央“全国乡村青年文化名人”“山西省十佳科普志愿者”“山西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单位”“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山西省优秀乡土人才”等荣誉称号。他的家庭农场结合农时及时将农业新技术、农作物新品种及病虫测报等信息以《农科简报》的形式,无偿散发给周边村的乡亲们。大家说起谷王学都齐竖大拇指。当地农民高兴地说:“现在想种什么新优品种不再感到茫然,到谷王学的示范园一看,心里就亮堂了。”

“保证麦子颗粒归仓”

遍地金黄,颗粒归仓。6月14日,翼城县南唐乡北唐村,一台台大型收割机穿梭于麦浪间,一颗颗麦粒倾泻而下,落地成“山”,玉米播种机紧随其后有序作业,一幅金灿灿的夏收画卷徐徐铺展。

“今年的小麦长势好、产量高,国家小麦收购价格每斤又比去年涨了两毛钱,老百姓的收益赖不了!”在北唐村收割小麦的里砦镇感军村联合收割机机手谭刚强边调度农机手到指定地块作业边说,“找上门的大都是没有合约的零散户,长期合作的大户早有安排。只要有需求,我就一定保质保量给大家服务好。”

21岁时,谭刚强开始跟着村里的农机手走南闯北。如今,42岁的谭刚强精通拖拉机、收割机等各种农机具,对小麦收割机的操作更是非常熟练,成为资深“麦客”。

“白天在麦田收割,晚上睡在驾驶室是家常便饭。虽然辛苦,但他很喜欢风吹麦浪、颗粒归仓的景色,种地、收获是他的梦想。”谭刚强的媳妇王彩云说。

由于能吃苦、人也厚道,找谭刚强干活的农户越来越多。2011年6月,在当地农技干部的建议下,他成立了“翼城县刚强农机专业合作社”,当起了职业农机人。

随着时间推移,谭刚强的农机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拥有小麦收割机12台、大中型拖拉机18台、玉米收割机8台、“一喷三防”机械3台、果树机械及粮食薯类机具160多套,还购置了3架无人植保机用于喷药。

“种得好、收得干净、损耗小。”谭刚强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当地声名鹊起,不少村干部和农户主动上门洽谈合作。合作社开展的粮食托管种植服务,目前稳定托管1.5万余亩。他还为农户提供小麦收割、粮食拉运、秸秆打捆、深松整地、玉米播种等“一条龙”作业服务。

“人歇机不停,辛苦大半年的收获就看这几天了,要保证大伙儿的麦子颗粒归仓。”来到下一片麦田,谭刚强环顾了一下地势,跨上收割机,又在金黄的麦穗中、希望的田野上“突突”奔跑。

“多亏有了引黄灌区”

6月11日,走进夹马口引黄小樊灌区,田野里一片金黄,风一吹麦浪滚滚,如金色的海洋。永济市张营镇西敬村的田地里,一家一户正等待收割机开进麦田,收割小麦。

提起今年小麦的收成,村民邓小川心里没底,“去年晚播近一个月,小麦收成能好吗?”经过联合收割,今年全村小麦亩产平均都在1100斤以上,收购价是1.46元/斤,亩均收入1600元。“没想到今年麦子长势如此喜人。”邓小川欣喜地说,“受去年罕见秋汛影响,村里直到11月8日才播种,较往年迟种了将近一个月。去冬今春,又赶上无有效降雨,加之春季气温逐渐升高,农田干旱缺水,麦田缺墒扩大。在多种不利的条件下,能有这样的收成,多亏有了引黄灌区的好服务!”

夹马口引黄工程受益范围涵盖临猗、永济、万荣3县(市)15个乡镇50余万人口,实际灌溉面积89.65万亩,工程受益区覆盖晋南的小麦、水果主产区。今年,为确保灌区农业不受旱情影响,夹马口引黄提早安排部署春浇工作,克服各种困难,保证机组正常运行,加强供用水管理,为当地农业丰产增收奠定了良好基础。

6月15日,永济市栲栳镇吕车村村民卫增福正在用黄河水浇灌庄稼。他说:“夹马口引黄农业分类水价改革宣传得很到位,我们种植的粮食作物用黄河水浇灌不仅没有涨价,而且在用水上优先保证。我家的11亩小麦收割完后,复播玉米,这水说到就到,真是太及时了。用黄河水浇地,不仅省时还省钱,11亩地4个多小时就能浇完,一次才200元。”

今年以来,夹马口引黄服务中心积极探索灌区农业分类水价改革,夹马口、小樊、北扩、东扩四大灌区由于供水及时,小麦喜获丰收,玉米正在复播,苹果、葡萄、梨等经济作物长势喜人,真正实现引黄工程发展和灌区农业增效“双赢”。

“受灾田创下新纪录”

三夏时节,进入晋南小麦成熟期。这几天,万荣县荣河镇西师村村民荆向阳异常忙碌,自家小麦陆续收割、晾晒、入仓,一天都耽误不得。

荆向阳种植小麦100余亩,去年,受连阴雨天气影响,小麦大大减产。今年,他通过复播、抢收,平均亩产实现了1100斤,最高亩产达到1200斤。

西师村位于运城市万荣县荣河镇西南方向,耕地面积1300亩,滩地面积1500亩,其中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玉米。2021年进入秋汛以来,山西省南部地区遭遇罕见洪灾和持续阴雨寡照天气,冬小麦因汛情晚播一个多月。

在村“两委”的带领下,该村通过新挖、清淤、疏通沟渠,使农田积水尽快排出。协调农机免费对农田进行了深耕、旋地。同时,农技人员、乡镇干部及时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宣讲晚播小麦也可丰收。在此基础上,镇农业中心组织农技专家及时准确地向农民群众做好虫情病情测报,实时监控小麦长势,指导广大农民群众及时施药防治病虫害;在小麦成熟的关键时期,更是加强对小麦的后期管理,出动无人机对小麦实施“一喷三防”工作,为今年的小麦丰产奠定了基础;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小麦收获中的主力军作用,多措并举做足前期各项准备工作,通过制定小麦抢收工作方案和抢收应急预案,开展小麦机收减损的宣传教育培训等,确保小麦适时收获、颗粒归仓。

粮食是国之根基,关系国计民生。西师村党支部书记石书欣介绍,在去年普遍受灾的情况下,今年赶上了好年景,一定要组织群众抢抓农时,实现应收尽收。目前,西师村小麦夏收工作已基本结束,受去年秋汛影响的晚播小麦也实现了稳产丰收。

据了解,西师村今年小麦种植面积1700余亩,平均亩产1000斤左右,最高亩产达到1200斤。石书记高兴地说:“没想到,受灾田创下了新纪录,是我们近年来少见的一个小麦丰收年。”

“你托我管增收有道”

眼下,正值三夏生产高峰,泽州县金园农业专业合作社也迎来了收获的季节。

在金村镇崔庄村麦田里,收割机来回穿梭,储粮仓吐出的黑小麦源源不断流进车厢。望着一派丰收的景象,合作社张苏清喜上眉梢:“我们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是晋城市小麦良种繁育基地、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去年,承担了7000亩托管任务。为调整种植业结构,加快科技兴农步伐,我们特引进种植了25亩黑小麦。黑小麦属优质专用型小麦,其营养价值不仅比普通小麦高,每亩要比普通小麦增收150元。”

一年到头忙,收到手里才是粮。丰收来之不易,丰收的密码更是值得细细解析。政策加持、科技助力、农机推广、良种应用……这一切,都需要高效地落地执行。在晋城,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等595家从事农业生产托管的服务主体就成了强有力的执行者之一。

泽州县作为山西省粮食主产县之一,2017年以来连续5年被确定为省级农业生产托管试点县。泽州县农托帮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承担试点项目实施主体之一,合作社现拥有17台大型主机,配套农机具36台套,运输车辆8台,并整合全镇20余户农机户,全部加入合作社并组成联合作业小组,从事耕、种、防、收、青贮打包、秸秆打捆离田、运输等机械化服务,年服务能力达到2万亩。2019年-2021年连续三年承担农业生产托管试点项目,2021年托管小麦1万余亩,直接服务小农户2500余户,目前小麦收割已接近尾声。

晋城市农业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不断涌现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主体成为粮食生产的主力军,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你托我管增收有道”,为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科技行动助力高产”

收获季节,麦穗飘香。6月2日,在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韩村试验基地、洪洞县马三村小麦科技小院、尧都区洪堡村高产示范基地,一望无际的麦田迎来了二十多位专家。当看到小麦籽粒饱满、长势良好,专家的脸上充满了喜悦。这是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与山西现代农业小麦产业技术体系联合举办的新品种、新技术现场观摩及研讨会,主要为展示“科技壮苗”“三队包联”服务成果,总结促弱转壮保丰收的成功经验,研讨小麦生产中存在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

去年山西省大部分地区遭遇了有气象资料记载以来最强秋汛,导致山西省小麦晚播面积大,冬前苗小苗弱,苗情复杂。体系专家积极响应农业农村部、省农业农村厅“科技壮苗保丰收”行动,召开“科技壮苗”专项行动部署会,安排部署了“科技壮苗保丰收”专项工作及“三队包联”服务工作,重点服务山西省临汾市11县、运城市13县、晋城市3县的小麦生产。

在生产一线,体系专家把脉问诊,以点带面,为农民提供“保姆式”“菜单式”服务。他们先后在临汾、运城、晋城、晋中等地举办和受邀参加技术培训或观摩现场会25场次,累计开展线上线下技术培训80场次,培训农技人员、种粮大户、农户2.3万人次。同时,制定了“晚播弱苗麦田冬春促弱转壮技术”“强化早春分类管理,促弱保壮技术”“2022年山西省冬小麦预防春季冻害技术建议”“做好叶面喷肥病虫草防控,争粒数增粒重保丰收”等技术建议,科学指导农民做好田间管理,实现精准发力,科技壮苗。

通过“科技壮苗”“三队包联”等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全省晚播弱苗田促弱转壮,小麦长势整体赶上了常年水平。山西现代农业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姬虎太研究员说:“体系专家在‘双减双抢’‘科技壮苗’‘三队包联’工作中发挥了领头雁的作用,晚播小麦促弱转壮成效明显。实践证明小麦高产离不开科技助力,一系列的科技服务为山西省打好夏粮丰收‘第一仗’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李全宏 王秀娟 张丽媛 范珍 高春鸿 宋榜娟 马逢春 贾进杰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订报热线:010-68289071   新闻线索E-mail:newscfsn@163.com   采编热线:010-5338523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转8066   通联热线:010-63703078
中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10219194号-3    %E5%A4%87%E6%A1%88%E5%9B%BE%E6%A0%87.png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877号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2 by www.cfs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