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记者在铜梁区维新镇沿河村辣椒基地看到,满山坡如灯笼般红艳艳的辣椒挂满枝头,处处一派丰收的迷人景象。基地里,30多名村民正忙着采摘辣椒,欢声笑语飞扬,这个曾经贫困、寂静的乡村如今特色农业产业遍地开花,处处充满活力和希望。
“我们沿河村种植了150亩辣椒,今年辣椒结得特别好,目前已销售了7万余斤,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2余万元,全部完成采摘销售后,预计产量将达20万斤,完成集体经济增收30万元以上。”维新镇沿河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陈季忠说,最近这段时间村里正积极跟四川、双福等市场联系,并利用电商平台,努力拓宽销售渠道,争取让村里的辣椒卖得更远更好,帮助更多群众实现增收致富。
村民正忙着采摘辣椒,欢声笑语飞扬
维新镇沿河村位于铜梁西北部,过去,由于坡高沟深、远离场镇、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沿河村成了铜梁区五个市级贫困村之一。近年来,在区、镇的指导下,沿河村大力发展脱贫产业,结合本村实际,以“长期”产业美国糖柑为出发点,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促进村民稳定增收。再以“短频快”的产业生态辣椒、洋芋为结合点,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充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在辣椒基地里,53岁的徐国银正忙着采摘,尽管天气炎热,徐国银却满怀干劲,脸上露出了丰收的喜悦。徐国银过去是村里的建卡贫困户,妻子曾患乳腺癌,治疗花掉了家里所有积蓄,一家依靠政策兜底生活,日子过得相当拮据。村里发展辣椒产业后,徐国银将自己的土地流转出来,平日就和妻子一起在基地里打工。
村民正忙着采摘辣椒,欢声笑语飞扬
“我家流转了六七亩土地,每年有一两千块钱,平时我们夫妻又在基地打工,每月也有两三千块钱,再喂点猪,养点鸡鸭,生活比原来好多了。”如今,靠着自己的双手,徐国银成功摘掉了“贫困帽”。
“过去,沿河村是一个落后的小山村,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留下的多是老年人和留守儿童,土地荒芜不少,村里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陈季忠告诉记者,为了彻底改变落后面貌,沿河村主动创新作为、积极思进思变,按照区委“六要路径”要求,盘活了闲置土地、荒山荒坡等,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并成立了沿河村捎客水果专业合作社,与群众建立起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农户将闲置土地入股到合作社,有效激发了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村民正忙着采摘辣椒
在沿河村糖柑种植基地里,只见绿油油的果实挂满枝头,一个个浑圆饱满,甚是好看。在糖柑种植基地里,村民陈代荣正忙着疏果、除草。
“现在党的政策好,村集体发展起了这么多产业,我们不仅可以土地入股分红,还可以来合作社打工,增加收入,今年果子比去年还要结得好些,我们齐心合力把这片果林管起来,相信今年一定是个丰收年,我们的日子也会更加红火。”陈代荣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2019年以来,沿河村320亩糖柑挂果好、销售业绩好,150亩生态辣椒行情好、销售额喜人,村集体经济由2017年的零收入增长至2019年37万元,2020年53万元。共带动100余户一般农户及贫困户务工增收60万余元,240余户村民土地流转增收59万余元,有效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村民们从“旁边看”转向“共同干”,由“要我致富”变为“我要致富”。
同时,村上还建成了乡村振兴车间1间,鼓励扶持贫困户到车间就业3人;开发公益性岗位就业11人;发展本村致富带头人9人;组建专业合作社2个,帮助贫困户加入专业合作社共同参与经营管理;扶持发展“短平快”项目种植户42户。建卡贫困户有了自家产业,也有了脱贫致富的门路。
如灯笼般红艳艳的辣椒挂满枝头
依靠产业带动,沿河村全村78户建卡贫困户203人实现全面脱贫,村民的幸福指数正逐年提升。
“目前,全村共发展糖柑、生态辣椒等产业达500余亩,产业效益喜人,2021年将实现集体经济收入80万元以上,2022年力争实现集体经济收入翻一番。”陈季忠表示,下一步,沿河村将坚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优先任务,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强化品牌打造,努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有效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把扶贫产业真正变成富民产业,让群众的腰包真正鼓起来,百姓的生活好起来、美起来。(熊亚 周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