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巴南区农技站大力示范推广“稻+N”生态种养技术取得显著成效,较好地破解了农民种粮增收难题。目前,试验地竹荪蛋、竹荪花陆续进入采收期,预计可持续到9月上旬左右,亩产竹荪花可达到100公斤以上。
进入7月,巴南区稻田水旱轮作种植珍稀食用菌竹荪进入了采收时期,这也是巴南区农技人员通过不断探索所攻克的又一种植技术难题。据悉,竹荪的成功种植实现了亩产值4万元左右,较好的丰富了“稻+N”的种植内容。
巴南区稻田水旱轮作种植珍稀食用菌竹荪进入了采收时期
近年来,巴南区农技站紧紧围绕稻田资源条件,大力示范推广“稻+N”生态种养技术取得显著成效,较好地破解了农民种粮增收难题。
今年,巴南区在二圣镇中坪村、安澜镇弯弯村开展了稻田种植竹荪水旱轮作技术模式试验探索工作,通过利用部份农作物秸秆种植竹荪,竹荪收获后再利用菌渣免耕覆盖种植秋马铃薯,秋马铃薯收获后第二年种植水稻。该技术模式有效的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统一,较好的丰富了巴南区“稻+N”内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及推广应用价值。
目前,试验地竹荪蛋、竹荪花陆续进入采收期,预计可持续到9月上旬左右,按照目前的收获数据来看,亩产竹荪花可达到100公斤以上,亩产值可以达到4万元左右。
据介绍,竹荪是一种种植难度较大的珍稀食用菌品种,具有营养丰富,香味浓郁,味道鲜美,被称为“真菌皇后”、“雪裙仙子”、“菌中之花”,古为宫廷贡品,今为国宴名菜。在中医学上有滋补强壮、益气补脑、宁神健体、补气养阴、润肺止咳、清热利湿等多种功效。(巴南融媒体中心记者 罗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