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跃上新台阶
农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十三五”期间,重庆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年均现价和可比价增速分别为11.3%和4.2%,比全国水平(初步数)分别高5个百分点和1个百分点左右,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稳定在7%上下。
“十三五”重庆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速及在GDP中的比重
种植业生产向好发展。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落到实处,2020年,全市粮食产量1081.4万吨,创十年新高,较2015年增长2.9%,年均增速为0.6%。
“十三五”期间粮食生产情况
特经产业再谱新篇。水果、油料、蔬菜产量和中药材面积的年均增速分别达到6.7%、2.9%、4.1%、3.3%。
畜牧业生产艰难前行。全市加快建设现代畜牧业,克服了“非洲猪瘟”和新冠肺炎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畜牧业产值从2015年的484.45亿元发展到2020年的871.85亿元。
林业、辅助行业水平快速提升。森林覆盖率从2015年的45.4%提高至2020年的50.1%。林业产值从2015年的60.44亿元发展到2020年的126.04亿元。农林牧渔辅助行业产值从2015年的26.22亿元发展到2020年的47.72亿元。
农产品生产者价格震荡上行
“十三五”期间,全市农产品生产者价格累计涨幅34.9%,年均涨幅6.2%,分别较“十二五”期间扩大2.0和0.4个百分点。
“十三五”时期全国与重庆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总指数运行情况
“十三五”时期重庆市主要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指数运行情况
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生深刻变化
农业科技含量提升
建成高标准农田867千公顷。
2020年全市特经产业拥有滴灌、喷灌设施41.3千公顷,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8.6%。
全市主要粮食作物的良种覆盖率均在90%以上;其中:优质稻谷面积452.6千公顷;脱毒薯类面积179.4千公顷。
农业产品不断提档升级
创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1个,创建重庆市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0个。地理标志农产品达到65个,产量突破1000万吨。有效期“三品一标”达到7071个,其中绿色食品2587个、有机食品122个。
积极打造的“巴味渝珍”,已授权232个企业的549个产品使用,并入选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2020年“巴味渝珍”授权产品销售收入52.90亿元。平均溢价率达3.4%。2020年永川秀芽品牌价值评估21.98亿元;江津花椒、巫山脆李、荣昌猪被评选为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最受市场欢迎名优农产品”。
绿色食品有效数2610个,排名全国第五;主要农产品综合抽检合格率常年保持在99%以上。
产业融合增添动能
“十三五”期间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792家,累计认定5个100亿级、4个50亿级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园区。
2020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500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有723个,投资额373.68亿元,实现增加值996.18亿元。
2020年,全市乡村休闲旅游业综合收入518亿元。
2020年,全市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89.37亿元,举办“三峡柑橘”国际交易会,助力库区晚熟柑橘销售31万吨,实现交易额18亿元。
农村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
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扩面深化,新增试点村454个、总数达591个,累计入股耕地、林地86万亩,盘活经营性资产4.1亿元、闲置农房3645套,97.8万农民变成股东。“三社”融合发展成效明显,农商行累计发放贷款121亿元,7.4万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受益。
截至2020年,全市累计交易“地票”18.4千公顷、538亿元,40余万农户通过“地票”制度实现宅基地资产处置变现。
合川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有序展开;梁平区宅基地“三权分置”和盘活利用试点稳慎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