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砂糖桔基地,是黔江的一个兄弟伙建的,更多的是解决了很多撂荒地和留守家庭就近就业,让当地村民真正尝到了‘甜’头。”1月10日,记者走进彭水自治县郁山镇陈家园村,听到在砂糖桔基地当管理员的葛明权如此说。
葛明权是陈家园村二组村民,他口中的“黔江兄弟伙”,名叫徐廷兵。在葛明权的引荐下,记者来到位于河边的砂糖桔基地,采访了正在与游客一起采摘砂糖桔的徐廷兵。
徐廷兵在采摘砂糖桔
打工遇商机
“这砂糖桔品种,是我在广西打工引进来的。原来打算在黔江发展,但因气温和水土原因,最后才选择到海拔300余米的郁山陈家园村。”徐廷兵一边采摘砂糖桔,一边介绍。
徐廷兵,黔江区城西街道大庄社区人,从20多岁开始经营货车、承包小工程生意。在创业中,徐廷兵也遭遇过失败,但他是一个不服输的人,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
2014年,徐廷兵来到有砂糖桔之乡的广西永福县打工,看到当地到处大片大片的砂糖桔。每到成熟季节,来自全国各地的水果商纷纷前业采购。徐廷兵向当地村民打听好砂糖桔的销量和销售价格,并打算把广西的砂糖桔运回黔江卖。
徐廷兵笃定这个生意不会亏,但他考虑到上门收购、储放、运输等过程很麻烦,中途难免有耗损,也就放弃了贩卖的念头。
“当时我在想,从收购到运回黔江至少也得好几天,砂糖桔也变得不新鲜了。”徐廷兵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就是把砂糖桔苗子引回黔江栽种,不仅省心、省力,市民还能品尝到更新鲜的水果。
于是,徐廷兵就到附近的砂糖桔基地向当地农民拜师学艺,从砂糖桔适合生长的环境、气温、栽培和管理等,徐廷兵花了大半年时间的实地学习,终于把砂糖桔的栽培技术学到手。
跨区域发展
砂糖桔是一种优质柑橘品种,食之味甜多汁,营养丰富,很受消费者喜爱。徐廷兵通过网上搜索,也对黔江周边的水果市场进行了解,种植砂糖桔的前景是可观的,并且在周边村镇还没有发展砂糖桔的产业基地。
打定主意,徐廷兵在2015年回家过春节期间,到处打听气温较低、土质疏松、光照充足的基地。他先后到冯家、濯水、石会、黑溪、白石等地寻找,但没有找到合适的基地,最终选择在与黔江相邻的郁山镇陈家园村二组建立基地。
徐廷兵在当地干部支持下,流转了52户村民土地220亩,请来挖土机将流转土地开挖出来,在2016年栽上了砂糖桔幼苗。
2020年,基地的砂糖桔树在徐廷兵的精心管理下正式挂果,迎来了砂糖桔采摘的好时机。该基地自2021年元旦开园后,黔江和彭水周边前往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
“现在这处基地海拔低、靠河边,又是潮沙地,光照也充足,比较适合砂糖桔的生长。”徐廷兵说,“从开园我们定价是自己进基地采摘5元1斤,从目前的采摘情况,今年预计可采摘砂糖桔3万余斤,可收入15万元。明年砂糖桔产量可达到15万斤,在丰产期,亩产可达到2000斤。”
“甜”了陈家园
走进基地,红彤彤的砂糖桔,把2米多高的树枝压弯了腰,基地里是男女老少采摘砂糖桔的笑声,徐廷兵也开心地笑了。因为他把南方的优质水果,成功地引进到西南地区开花结果。
丰收在即,徐廷兵在自己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想让陈家园村的群众也能尝到种砂糖桔的甜头。
“以前,我家靠河边的2亩田,每逢涨大水,田都要遭淹,后来一直是荒起的。”贫困户杨立亮说,流转给徐老板种砂糖桔,一年还有600元的土地流转金。另外我每年在基地打工,还可以挣到几千元。
“河边的稻田,要是自己种,把肥料、农药、种子钱、请人犁田等费用一除,还不如租出去强。”村民葛明胜也如是说。
葛明胜是一个5口之家,陈家园村的低保户,他本人听力残疾,妻子视力残疾,老母亲多病,还有两个学生在上学。他家靠河边的7亩稻田,每年有2100元流转金,再加上葛明胜每年在基地务工,较以前相比,他家每年多增加6000多元收入。
“河边的稻田,遇洪涝灾害,基本颗粒无收。流转后,为村里的50多户村民,不仅增加了土地收入,还有每年务工收入。”葛明权说。“租这块地,我是花了力气的。一是修建到基地的1公里多机耕路,二是请挖机将河边堡坎提高了,只要不是特别大的洪水,就淹不上来。”徐廷兵说,黔石高速的贯通,从黑溪互通下道到陈家园,只要10多分钟的车程。他打算在明年,再投入一部分钱,扩大基地面积,在基地建起采摘和观光路,打造成黔江和彭水市民的一处乡村观光乐园。 (李诗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