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 中国食品安全网

站内搜 索

食安监管

重庆
下拉

重庆万州乡村稻田养鱼 带动当地村民致富

2020-08-28 09:35:50 来源:华龙网 编辑:周林
摘要:近日,笔者来到重庆市万州区龙沙镇印合村,见到这边很多稻田都养着鱼,正在稻田内投放鱼料的村民夏忠云说“稻田养鱼一年的收入也不少。”

  

眼前,稻田是绿的,然而又绿得不一样。暖风吹来,一望无际的稻田像大海般泛起了波涛,一片“绿浪”从这一端传到那一端,不时有鱼儿在稻田里翻腾,泛起一阵涟漪。

“可别小看了这一坝水田,田中有稻,水中有鱼,一年能为我们带来不少的收入呢。”近日,笔者来到重庆市万州区龙沙镇印合村,正在稻田内投放鱼料的村民夏忠云高兴地说。
罗非鱼、鲫鱼、鲤鱼等长势喜人。 

其实,夏忠云口中既种谷子又喂鱼的水田,是龙沙镇今年新建成的一个绿色生态产业项目——稻鱼共生种养项目。

田中稻,水中鱼;稻在水中摇,鱼在田中游,灵动的画面背后更蕴含着群众增收的生机。印合村村支书牟宜均介绍,当地气候湿润,水源方便,水质优越,盛产优质水稻。今年年初,当地政府邀请区农委、三峡职业学院及万州区水产研究所的专家现场考察,决定在印合村的4、5、6组流转150亩水田建立稻鱼共生基地,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方式经营,村集体经济以50万元的财政补助资金入股,村集体、村民、贫困户分别按20%分成,剩下的钱用于全村公益事业发展。

   “我流转了2亩多稻田,土地流转费一年有1000多元,在基地务工一个月能挣1500元,加上年底分红,一年的纯收入至少有2万元。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63岁的夏忠云曾是印合村的建卡贫困户,因没读过多少书,无一技之长,出门没人要,加上妻子智力残疾,日子过得十分艰难,自从村里发展起稻鱼共生项目后,夏忠云一家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不仅稳定脱贫,每年还能存上几千元。

享受稻鱼共生种养项目“红利”的不仅仅是夏忠云,村民牟一华因患严重的内风湿失去劳动能力多年,今年年初牟一华流转了将近4亩地的稻田,土地流转费加上分红,一年能为家庭增加将近10000元的收入。

“鱼能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排泄粪肥,翻动泥土促进肥料分解,从而达到水稻增产、鱼丰收的目的,是一种绿色、高效、循环的生态种养模式。”

牟宜均给笔者算了一笔账:以前,单纯种植水稻,一亩水田大约能产250公斤大米,按照当地6元一公斤的价格,亩均产值在1500元左右。实施稻鱼共生种养模式后,水稻不会减产,稻田不打农药,不施化肥,产的是真正的绿色大米,市场价最少可以卖到8元一公斤,而且稻田投放的是鲤鱼、黄金鲫鱼、黄颡鱼等市场行情好的鱼苗,销路完全不愁。一亩稻田一年至少能产100多公斤鱼,利润可达到2000元出头,收益比单纯种植水稻翻了一番多,印合村150亩稻鱼共生项目每年至少有50万元以上的产值,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同时,能持续带动包括6户贫困户在内的近百户村民增收,真正实现了稻鱼共生养鱼得“裕”。(范晴 黄玉保 苏小峰)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订报热线:010-68289071   新闻线索E-mail:newscfsn@163.com   采编热线:010-5338523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转8066   通联热线:010-63703078
中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10219194号-3    %E5%A4%87%E6%A1%88%E5%9B%BE%E6%A0%87.png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877号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2 by www.cfs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