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说,“预包装食品”是指商家卖的那些有固定包装且体积和重量都固定化的食品,不包括“现做现吃”的餐饮类,以及没有固定包装的食品。
“预包装食品标签”是指食品包装上的文字、图形、符号及一切说明物。为了规范食品标签,帮助消费者更好地选购食品,我国发布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1)。
对于超市中琳琅满目的预包装食品,只要细看其标签,就能做个聪明的选购人。
看食品类别
食品名称必须是国家许可的规范名称,能反映出食品的本质。如果食品名称是企业自己“创新”的,就要用同样的颜色和字体,在旁边标注规范的名称。例如你看到某产品的名称叫“××果饮”,那么该产品属于果汁还是饮料呢?如果它的“产品类别”写着“果汁”,那就是说,除了水果中榨出的汁,完全没有加水;如果是“果汁饮料”,那就是说,它是在大量水里加了少量果汁,再加糖和其他食品添加剂调制成的饮料。
总之,无论产品名字起得如何花哨,吸引眼球,只要细看食品类别,就能明白真相。
看配料表
按法规要求,产品中加入量最大的原料应当排在第一位,加入量最小的原料排在最后一位。例如前面那瓶“××果饮”,里面到底加了什么呢?如果配料表的第一位是“纯净水”,第二位是“苹果汁”,就说明这个产品中加得最多的是水。配料表中你不认识的配料越多,说明它距离天然状态越远。饮料产品上通常会注明“原果汁含量≥10%”或者“牛奶含量≥30%”等字样,这就是在告诉你,其中有多大比例是来自天然原料,其他部分是用水、糖、食品添加剂等调配而成的。
看食品添加剂
按国家标准,食品中所使用的所有食品添加剂都必须注明在配料表中,按法规要求,食品添加剂不能简单用“色素”“甜味剂”等模糊的名称,而必须注明其具体名称。
至于哪些食品添加剂可以用,能用在什么食品中,最大添加量是多少,都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中有明确规定。消费者不必因为食品中含有食品添加剂而感到恐惧。
看生产日期、保质期和贮存条件
保质期是指可以保证产品出厂时具备的应有品质,在此期限内,产品完全适于销售。过期食品品质有所下降,但很可能仍然可以安全食用;保存期或最后食用期限则表示过了这个日期便不能保障食用的安全性。在保质期内,应当选择距离生产日期最近的产品。虽然没有过期意味着食物仍具有安全性和正常口感,但毕竟随着时间的延长,其中的营养成分会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同时,食品标签上还会注明产品的贮存条件,如“-18℃冷冻”“0-6℃冷藏”“储存于避光、阴凉、干燥处”等。
看认证标志和产地信息
很多食品的包装上有各种质量认证标志,比如QS标志、ISO认证标志、有机食品标志、绿色食品标志、无公害食品标志、原产地标志等。
其中,ISO认证标志表明企业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和管理能力较强,有利于预防生产事故和不合格产品的出现,但与营养价值没有关系。有机、绿色和无公害标志,代表着产品的品质符合相关标准,虽在农兽药残留方面控制可能更为严格,但不代表产品营养价值更高。原产地标志代表产品出自某个产地,能达到这个产地所出产的知名农产品的应有品质水准。
其他可以关注的标签信息
食品标签上还有产品的执行标准号、食用说明、产品的产地、食物过敏原信息、生产商和经销商的地址和联系方式等信息。
产地不同,环境质量就可能不同,食品的安全性和产品品质可能受到影响。例如产自潮湿炎热地区的花生和产自寒冷干燥地区的花生相比,前者黄曲霉毒素含量往往较高。执行标准号不同,产品的品质特性也有很大差别。
产品的食用说明、食物过敏原属于非强制标注项目,但也值得细看。对少数过敏患者来说,如误食含有过敏成分的食品,可能引起严重过敏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本期解读专家:
范志红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