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 中国食品安全网

站内搜 索

食安监管

重庆
下拉

别让网红食品沦为网坑食品

2019-11-13 11:42 来源:人民网 编辑:杨梨
  

近日,南昌大学设计院第一设计所的多名员工因食用江西卡拉多食品公司制售的网红“爆浆松松”面包后出现高烧、腹泻等疑似食物中毒现象。南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日前公布了最新调查进展:已送医50例,责令涉事门店停业。

实际上,这不是网红食品第一次“出事”了。今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食品类投诉9118件,数量同比上涨25.8%。其中,在热点类投诉中,网红食品问题频频被曝光。从司法审判来看,以北京互联网法院为例,截至今年6月21日,在该院受理的网络购物合同纠纷案件和互联网购物产品责任纠纷案件两类案由中,涉网售食品类案件占比高达73%。

网红食品频频出事背后,是具体社会个体合法权益、身体健康遭受伤害,还暴露出很多人过度“迷信”网络意见领袖的消费心理。比如,今年5月,上海的董女士在某网络平台上看到一位大妈拿着烤虾做推广的视频,称“自家烤的虾干,保质保量”,便下单购买,但收到虾干才发现是“三无”产品。

可以说,一些想要提高销售量的商家和带货心切的主播网红,正是利用了一些消费者的“迷信”心理,在宣传产品过程中添油加醋,偏离了商品本身的质量属性和正常用途。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违法添加非食品原料的“三无”产品摇身一变成“爆款”食品,而所谓的“代购”进口食品,可能只是一个虚假包装……

但是,要避免“网红食品”沦为“网坑食品”,不能居高临下提醒一番就完事儿了,或者索性让消费者独自去战斗。

一方面,与传统销售渠道不同的是,一些“三无”产品通过微信朋友圈渠道销售,也包括微商在内的社交电商销售渠道,不但避开了市场监管环节,而且给受害人维权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让消费者跟商家单打独斗,很可能无法顺利争取合法权益。同时,这也暴露出监管还存在“死角”,完善监管执行责无旁贷。

另一方面,在“网红食品”频频出事背后,还存在着许多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比如,有经营者认为自己是代购就可以不需要经营许可、产品可以没有中文标签、无需说明产品来源,甚至有一些人打着C2C(个人对个人电子商务)业务的幌子进行直邮,将不符合我国规定的食品带到境内来售卖。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是普法和执法力度不足造成的,谁该“补课”不言而喻。

只有职能监管部门高度重视,在强化责任担当中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对消费者的宣传引导,加强对利用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电视购物栏目等渠道实施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重拳出击,倒逼平台对于此类行业乱象进行整治、建立相关审核制度和体系、进一步完善相关管理机制,等等,“网红食品”才不会沦为“网坑食品”。(综合)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订报热线:010-68289071   新闻线索E-mail:newscfsn@163.com   采编热线:010-5338523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转8066   通联热线:010-63703078
中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10219194号-3    %E5%A4%87%E6%A1%88%E5%9B%BE%E6%A0%87.png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877号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2 by www.cfs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