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敷最贵的面膜,吃最贵的保健品,点最便宜的外卖,熬最深的夜”,这句流行网络的段子形象描绘出了当下很多年轻人的真实生活写照。
“每天吃保健品就是图个安心,药店店员说,食物中的营养素不能被人很好地吸收,但是保健品能够被很好地吸收,所以就开始吃了。”家住北京的23岁张女士告诉中新经纬记者,她每天都会吃维生素C、维生素B、葡萄籽等各种各样的保健品,而像张女士这样每天在吃保健品的年轻人并不在少数。
年轻人正在逛吃哪些保健品?
80后、90后被网络称为“养生C位人”,据数据显示,80后、90后有养生意识的人数超过七成,其中80后占到了38.7%。在营养保健品的购买者中,90后占比达到25.01%;一直在吃保健品的90后高达21.9%。
记者在国内知名的几家电商平台上看到,保健品种类繁多且销量火爆,其中,排名居前的黄金搭档、汤臣倍健、碧生源、康恩贝等都是受到年轻消费者青睐的保健品品牌,价格在几十到上百元不等。
《2018国民健康跨境消费趋势报告》显示,随着国民生活健康意识增强,健康产品消费金额稳步提升,80后、90后是健康产品消费主力,95后消费增速领先;海淘消费习惯已逐渐养成,进口健康产品市场中,保健食品和膳食营养补充食品最受关注,即食燕窝、蜂蜜等滋补营养品增速明显;保健品消费者中,购买膳食纤维和果蔬纤维的人数最多,来自澳大利亚、美国和日本的进口保健品最受欢迎;胶原蛋白、膳食纤维、葡萄籽受爱美人士追捧,高丽参、桃胶热度提升最快;加班族最爱买的进口保健品是护肝类产品、膳食纤维、钙类,护眼明目类保健品中,叶黄素最受欢迎;健身党偏爱乳清蛋白等增肌产品。
那么吃保健品到底有没有效果呢?北京康复医院中医康复中心主任杨傲然表示,如果过量补充某一种所谓的保健品,或者某一种人体所需要的元素,会对人体的肝肾功能都会造成一定的损害,有的人表现肝肾功能的损害,有的人表现出现呕吐、头晕,更严重的还有失明、出血等。汤臣倍健某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保健品年轻人可以服用,但如果日常饮食均衡,则不建议额外补充,否则食用过量会破坏身体机理平衡。
为何年轻人热衷保健品?
34岁的丁先生也是保健品消费大军中的一员,平时由于工作压力大经常失眠,因此丁先生床头常备褪黑素类保健品,而遇到喝酒应酬时还会掏出护肝片“嗑”上几片,尽管如此,发际线后移的困扰依旧找上了丁先生。情急之下,他又火速下单了一盒含有雄性激素的保健品,如今的床头也已经摆上了五六种每天必吃的瓶瓶罐罐。
据速途研究院发布的《90后养生报告》显示,国内长时间使用保健品的90后占比21.9%,有接近五成的90后偶尔会使用保健品,而排斥保健品的90后群体只占3.9%。在保健品的消费支出方面,有34.2%的受访者每月在百元以内,32.7%的受访者表示月消费一百至二百元之间。值得注意的是,月消费百元内的受访者中,80后和90后占比超过七成。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认为,年轻人吃保健品一方面是种强烈的心理暗示,认为吃了保健品身体就一定好,第二是吃了保健品自己有面子,因为能够买的起保健品,说明自己很有实力,更重要的是年轻朋友往往随波逐流,看着广告买东西。
保健品不是药,年轻人应理性选择
数据显示,近年来保健品行业有快速扩张趋势。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秘书长刘学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截至2018年,我国约有16000个保健产品批准文号,约2300多家工厂,600~800万从业人员,近4000亿产值,2004~2018年复合增长率达9.3%。目前,中国已是全球第二大保健品消费市场。
在刘学聪看来,我国保健品企业发展规模参差不齐,大部分还是中小微企业,虽然这一行业前景广阔,但一些保健品行业企业并没有珍惜机会,而是为了利润互相诋毁,恶性竞争事件层出不穷,造成保健品市场一片混乱,消费者更是无所适从。
刘俊海建议,防止年轻人沉迷保健品,就要加强对保健品的市场监管,在规范的行业行为的同时,年轻人自身也要树立科学、健康的消费观念。保健品不可替代药物,也不可能防病更不可能治病,不要忽视了自己应当遵循的基本的养生规则。(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