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 中国食品安全网

站内搜 索

食安粮油

黔东南州高枧村锌硒米飘香 助农增收

2021-05-07 9:15来源:贵州日报编辑:钟艳平
摘要:据了解,黔东南州麻江县贤昌镇高枧村赵祥榕的优质稻高产实验示范田里的“宁粳8号”,已经达到亩产666.1公斤。

  

近日,在黔东南州麻江县贤昌镇高枧村赵祥榕的优质稻高产实验示范田里,种植大户赵祥榕正在查看秧苗的长势。

赵祥榕是高枧村村民,高中肄业后到江苏打工时发现沿海优质米售价高、销路好,于是在2015年返回家乡,种植本地籼稻。

一开始种植,赵祥榕就尝到了甜头,可是由于不懂农业科技知识,2017年,他遇到了旱灾和病虫害,把前两年挣的钱全赔了进去。

“我家祖祖辈辈都在这片土地上劳作,虽然出门干过那么多行,回头仍觉得种水稻才是属于自己的事业。但是,如果没有技术支撑,产量就不理想。”赵祥榕说。

同年,在当地政府的牵线搭桥下,赵祥榕结识了南京农业大学水稻栽培团队的李刚华教授,开始引种该校自主培育的粳稻品种“宁粳8号”,进行科技种田。

由于当地土壤富含锌硒元素,“宁粳8号”落地麻江后摇身变为“锌硒米”。

经过5个月的努力,在李刚华教授的帮助下,赵祥榕种植的水稻达到亩产666.1公斤。

“不仅高产,我们的稻米还更加绿色。经检测,其锌和硒含量是常规水稻的3倍。”赵祥榕高兴地说。

如今,为了让更多的群众增收致富,赵祥榕建立了麻江县富锌硒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实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周边群众学习种植技术。通过一对一指导,全方位帮扶,组织培训,手把手教授种植技术,共同发展产业,实现增收。

借着踏实肯干的劲头,赵祥榕一跃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水稻种植大户。产品更是销往南京、贵阳等城市,年销售收入达12万元。

“为了不让土地闲置,从2020年以来,我种了100多亩锌硒米、20亩红蒜,在红蒜收了后种水稻。红蒜和锌硒米衔接起来,创造更多的收益。”赵祥榕说。(杨光红 莫慧)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订报热线:010-68289071   新闻线索E-mail:newscfsn@163.com   采编热线:010-5338523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转8066   通联热线:010-63703078
中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10219194号-3    %E5%A4%87%E6%A1%88%E5%9B%BE%E6%A0%87.png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877号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2 by www.cfs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