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项目带动新区发展,“双招双引”激发经济活力,经略海洋扬帆起航……初秋,走进胶州湾西海岸桥头堡国际商务区、西海岸国际贸易中心、力神青岛动力电池基地、金能科技新材料与氢能源综合利用、青岛海湾化学、董家口港40万吨矿石码头、鲁海丰冷链物流等大项目基地现场,可以见到一片繁忙的收获景象。
作为国家级新区,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是青岛市承接国家战略、探索海洋发展、全面对外开放的重要领军者。如何在国家战略中找准定位,搞活新区,担当好国家新使命,当好开放发展的桥头堡?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常委、黄岛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新区软实力提升工程推进工作小组组长、第29届青岛国际啤酒节现场指挥部总指挥丁继恕表示,新区获批5年来,实施软实力“十大提升行动”,全面提升“外在形象、内在气质”,打造啤酒之城、音乐之岛、影视之都、会展之心4张国际名片星光灿烂,奏响软实力提升工程助推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
啤酒搭台,项目落地,产业唱戏。近日,涵盖了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大数据、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领域、总投资513亿元的20个重点项目在青岛西海岸新区签约,推动青岛西海岸新区发挥好高端创新资源集聚的优势,构建开放协同创新体系,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据统计,1—7月份,青岛西海岸新区已签约注册项目162个,总投资3583亿元。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企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到4%以上,构建产业创新链,组建海工装备、海洋新能源等10大协同创新中心,建设10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50个企业技术中心,突破100项重大技术。
高端引智 增强吸引力
博士邨,这个占地67.5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的新区博士创新园区,打造高端人才创新创业“生态圈”,集聚了复旦心血管器械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高端科研院所,围绕生命经济、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4大主导产业。去年园区引进院士4名、博士110名、硕士593名,引领带动发展。
截至目前,青岛西海岸新区注册签约产才融合项目11个,新引进海外人才670余人,新区人才总量达55.5万人。新区自获批建设5年以来,共有院士、山东省“泰山学者”等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领衔的85个重点项目落户,分布在海洋工程、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领域。
这得益于新区软实力提升工程的实施。在青岛西海岸新区的《软实力提升工程“十大行动”实施纲要》中,软实力细分为文化引领力、环境吸引力、商务服务力、教育发展力、科技创新力、政府行政力、社会和谐力、城市凝聚力、形象传播力、区域影响力等十大维度,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软实力体系。
慕名来到新区成立了山东海洋工程装备有限公司及山东海洋工程装备研究院的国际著名海洋装备石油勘探专家孙远慧博士深有体会地说:“正是新区软实力的提升,成为投资者的吸引力”。
由澳大利亚迪肯大学首席终身教授王训该发起,带领专职科研人员、硕博人员共150余人,总投资10亿元的华夏先进装备智造研究院产学研项目落户新区。
在新区软实力“金字招牌”吸引下,越来越多的海洋科技人才、院校、研究机构在这里聚集。“中科系”“央企系”“国际系”“企业系”等高端研发机构进驻;新区5年来新增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65个、累计达154个。
创新改革 激活“动力源”
走进青岛西海岸新区政务服务大厅办事,感受最深的是行政审批及公共服务事项实现“一次办好”全覆盖,“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加快推进。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里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现32个执法部门全纳入,380项执法事项全覆盖。
新区的特质是“新”,动力是“试”,先行先试改革创新举措为新区发展打造了强劲的“动力源”。
5年来,43项国家和省、市级改革试点不断深化,51项区级重点改革接力突破,改革创新成为青岛西海岸新区新动能。
新区在全国首推规划“审批制变公告制”,实行“证图分离、先证后图、图纸后置”,企业跑规划手续的时间节省3—6个月。设立13个综合受理窗口,全口径受理企业群众申办的所有事项,变“群众跑腿”为“内部流转”,让企业群众“只进一个门、只跑一次腿、办成所有事”。
全面取消社会投资类项目前置审批,实行市场准入“多证合一”“电子营业执照”,让投资更加便利,市场主体从6万户增加到18万户。(王建高 王文辉 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