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两会特派记者李涛 郭敏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白清元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谈及内蒙古实施“蒙”字标认证打造内蒙古品牌行动仍显得很兴奋。
让好东西卖上好价钱
内蒙古作为国家“粮仓”,通过调整生产结构、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一系列措施,形成了奶产业和玉米产业2个千亿级产业,肉羊、肉牛、羊绒、马铃薯、小麦、杂粮、向日葵和蔬菜产业8个百亿级优势产业,但是,这些成就的取得,一定程度上是以规模和产量取胜,而非完全是靠品牌取胜,通过实施品牌工程实现高质量发展,无疑是内蒙古农牧业下一步发展的必经之路。
2019年4月15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市场监管总局认监委致《关于商请开展“蒙”字标认证工作的函》(内政函〔2019〕51号),商请开展“蒙”字标认证工作。经自治区市场监管局主要负责同志多次汇报争取,2019年6月2日,市场监管总局认监委正式批准内蒙古开展“蒙”字标认证打造内蒙古品牌行动,这是市场监管总局近年来唯一批准的区域公用品牌认证。市场监管总局要求内蒙古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大胆创新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区域公用品牌。
2019年7月15日至1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内蒙古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非常有针对性地指出:“内蒙古初级产品多,原字号特征突出,很多东西‘养在深闺人未识’,好东西卖不上好价钱。”好东西之所以卖不上好价钱,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市场上鱼龙混杂、良莠难辨。
白清元委员告诉记者,当前,内蒙古品牌建设尤其是农畜产品品牌建设存在一些潜在风险,由于缺乏严格的准入标准以及有效的后续监管措施,造成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比如,市场上销售的“草原羊”中,有优质的草原羊肉,也有农区圈养羊,两者质量差别很大,笼统地、不加区别地宣传锡盟羊肉,极易因某一款产品质量问题引发舆情,因为内蒙古品牌建设是政府在推动,此类舆情还会影响到政府公信力,并最终伤害到内蒙古品牌的形象。“蒙”字标认证通过建立标准体系、制度体系、产业体系、质量链体系、推广体系“五大体系”,运用国际通用认证方式,经过“高标准+严认证+强监管+优服务”等系统规范地管控,形成“良币驱逐劣币”的品牌建设机制,降低品牌建设中的风险,保护了高端品牌,也维护了政府公信力。
总的来说,“蒙”字标认证就是要集成标准、认证、检验检测、知识产权保护等手段,甄选出内蒙古最优质的产品,推向市场,让好东西、好品质硬核展示、“闪亮”登场。
根据规划,“蒙”字标认证要建设“五大体系”。即标准体系,建立“蒙”字标相关产品的标准体系,形成绿色有机的产品标准,为认证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奠定标准基础;制度体系,完善顶层设计,制定关于标准制定、认证、规划、标识使用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规范认证管理;产业体系,选择自治区优势特色产业先行开展认证,抓好试点示范,带动整个产业绿色发展,逐步形成 “蒙”字标认证优势特色产业群;质量链体系,利用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打通产品全生命周期,建立全过程可追溯和全链条可监管的质量管控体系;推广体系,建立以新闻宣传、专题报道、新媒体为载体的推广体系,扩大“蒙”字标认证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蒙”字标认证体系初步成型
白清元委员介绍,经过一年多的持续努力,“蒙”字标认证已经完成了比较扎实的工作基础。
首先是建立了标准体系。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蒙”字标认证相关产品的标准研制等工作。组织召开11次专题会议,研究建立了“蒙”字标区域公用品牌 1+N标准模式,即通用地方标准 +认证产品团体标准;制定发布了《“蒙”字标认证通用要求农业生产加工领域》(DB15/T 1700.1-2019)1项地方标准。组织60名专家组成工作组,先后深入12个盟市开展了28次调研,召开了40次座谈会,制定完成了《“蒙”字标农产品认证要求兴安盟大米》《赤峰小米》《乌兰察布马铃薯鲜食型》《“蒙”字标畜产品认证要求锡林郭勒羊肉》《科尔沁牛肉》《“蒙”字标林草产品认证要求大兴安岭黑木耳》等10项“蒙”字标认证团体标准,包含了认证组织的通用条件、管理要求以及产品的产地环境、过程控制、产品质量等要求。同时,还与农业农村部食物营养与发展研究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全国同类产品进行比对分析,逐项确定第一批“蒙”字标认证农畜产品的营养指标、风味或食用、加工品质的指标及其合理限定值范围,形成《赤峰小米关键品质指标研究报告》《兴安盟大米关键品质指标研究报告》等9项研究成果。
其次是建立了制度体系。选定由9家具备国内外认证资质的机构成立认证联盟,表决通过了《“蒙”字标认证联盟章程》,研究制定了《实施“蒙”字标认证提升内蒙古区域产品和服务质量(2019-2021年)行动计划》等指导性文件;研究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蒙”字标认证管理办法》《“蒙”字标认证联盟章程》《“蒙”字标标识管理规定》《“蒙”字标认证实施规则》等10项制度性文件,为有序推进“蒙”字标认证落地见效提供了制度保障。
再者是建立了产业体系。抽调53名专家分成三个工作组对“蒙”字标重点培育产品的生产、加工等全产业链及产品追溯情况进行调研,实地走访160家企业,发放170份调查问卷,在综合研究评定的基础上,确定农、畜、林草3个方面9类产品为第一批“蒙”字标认证产品:兴安盟大米、赤峰小米、河套面粉、乌兰察布马铃薯;科尔沁牛肉、锡林郭勒羊肉、呼伦贝尔牛羊肉;大兴安岭黑木耳。目前,已完成行业排名前两位的18家企业“蒙”字标认证。
四是建立了质量链体系。内蒙古正在筹建“蒙”字标认证管理平台,建设内容为“一链两平台”,即区块链平台、“蒙”字标公共服务平台和“蒙”字标质量控制服务平台,上线运行后将为企业提供专业、精准、多样化的品质服务。采用区块链、物联网等手段对产品的原材料、生产加工、包装、物流运输以及终端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监控管理,完整记录各个环节数据,建立全过程可追溯和全链条可监管的质量管控体系,消费者可通过“互联网 +”扫码进行产品质量可视追溯。目前,已完成项目招标,正在开发软件,下一步将逐家对接认证企业建立质量链追溯体系。
五是建立推广体系,广泛凝聚共识推动。聘请上海交通大学专家团队为“蒙”字标认证行动做整体规划设计;与创意服务机构合作,利用“互联网 +设计”,广泛征集优质创意标识作品。在此基础上,还组织召开8次品牌宣传推广研讨会,组织拍摄宣传片《爱上内蒙古遇见“蒙”字标》。目前,“蒙”字标标识征集工作已经结束,经过多轮比选初步选定了“蒙”字标标识。另一方面,与市场监管总局认证监管司、中央党校、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以及自治区相关委办厅局、认证机构、龙头企业进行座谈,深度研讨“蒙”字标认证相关学术问题。
为更好地发挥“蒙”字标认证标准引领、认证支撑、品质保证等作用,以全面推进内蒙古品牌建设进程,下一步,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将积极推动在市场监管总局召开“蒙”字标认证发布会,以扩大影响,全面支撑内蒙古品牌建设,早日将极具特色、极具创新意义的“蒙”字标认证打造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公用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