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 中国食品安全网

站内搜 索

食安监管

福建卫健委

警惕滥用输液带来的健康风险

2019-03-05 14:24来源:宁德市闽东医院 省卫健委编辑:王小兰
  

国家发改委曾公布这样的一组数据:2009年我国医疗输液104瓶,相当于全国人均输进了8瓶液,这远远高于国际上2.5-3.3瓶的水平。所以,有人说中国人挂吊瓶就像喝可乐一样。这种过度用药正危害着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输液泛滥成灾已不是一个单纯的医学问题,而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国人为什么爱输液

输液为什么会泛滥成灾,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过度输液,医生和病人两方各自应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患者。患者往往存在一个“输液万能”的认识误区,不管是感冒、发烧、腹泻,还是头痛脑热,都习惯性地要求输液,认为这样能尽快把病治好。还有人将输液当作补充营养、预防疾病的手段。另外,有的人看到别人都这样做,心想为什么我不可以仿效。

医生。有的医生担心患者认为不给他打点滴就是怠慢他。同时,打吊瓶的收入往往比卖口服药多得多,在以药养医的格局下,一些医疗单位受利益驱动更倾向于这么做。而且,有时医生也会为开门见山要为他们孩子输液的事犯愁,比如儿童的病情变化快,个别体质差的孩子,可能在短短两三天内由普通小感冒进展到肺炎。一旦罹患肺炎,可能需要“挂水”一周,花费更大,家长可能认为医生没本事,把病“越治越坏”。

各种传媒就输液相关问题所做的科普宣传太少了。以致公众只看到输液治病效果快的好处,没有看到过度度输液存在的风险。

“能口服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这样的说法是医学界仍至每位公民应具备的常识。那么,这个常识为什么经常会被遗忘或遭无视呢?我想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其一是公众舍得为健康付出金钱,且都追求短、平、快,没认识到快不等于好。

其二是一些医疗单位的考核和奖惩机制不完善,站在医务人员的角度,多打吊瓶成为“理性”的选择。

其三是个别医疗单位和医生迫于生存的压力以及利益集团的推动,不得不迎合患者这种不科学的要求。

滥用输液威胁健康

在我国,每年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有60%左右是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发生的。这既与药品未经过消化道等防御系统的作用直接进入血液有关,也与PH值、渗透压等指标快速变化有关。因此,专家提醒:输液不是“万能药”,不可迷信“液到病除”,要充分认识滥用输液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

降低人体免疫力。在自然状态下,人体对周围环境中的病原体有较强的防御能力。如果大病小病都依赖输液,不仅会使病原体产生耐药性,还可能干扰人体的正常防御功能,降低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

损伤人体心、肝、肾等器官。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输入的药液进入人体后,大部分都要经过肝脏代谢,最终由肾脏排出体外,这会加重肝肾的负担。输液过多过快可引起急性心衰,长期输液可能加重心脏和肾脏负担,对健康带来严重不良影响。
存在较大风险。据统计,用每瓶输入人体的液体里大约有30万个异物微粒,静脉输液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在所有药物剂型中“高居榜首”,是最不安全的给药方式。

导致人体菌群失调。人体的体表及体内寄存着许多细菌,正常情况下保持菌群间的平衡,有利于健康。过度输液往往伴随着抗生素的大量滥用,导致人体菌群失调,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和细菌耐药性的增强,为今后的治疗带来困难。

可能造成人体不良反应。当体内输入致热、致敏物质,如游离的菌体蛋白或其他代谢产物时,可能造成人体不良反应,如发热、红疹、瘙痒、肿胀等过敏性反应,严重者还可能发生休克甚至死亡。此外,长期注射浓度过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易引起静脉炎等病症。

可喜的是,对“全民输液”的乱象,主管部门和一些医疗单位给予了应有的重视,国家卫计委发布了合理用药核心信息,近几年各级卫计部门围绕 “合理用药”这一主题组织开展了系列宣传教育活动。还有,安徽卫计委向过度输液“开刀”明确53种常见病多发病不输液,北京航空总医院取消了门诊输液。但愿“吃药能治好的就不打针,打针能解决问题的就不输液”的原则能在今后的医疗行为中真正得到贯彻。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订报热线:010-68289071   新闻线索E-mail:newscfsn@163.com   采编热线:010-5338523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转8066   通联热线:010-63703078
中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10219194号-3    %E5%A4%87%E6%A1%88%E5%9B%BE%E6%A0%87.png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877号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2 by www.cfs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