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设区市农业(农林)局(委),杨凌示范区农业局,韩城市农林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省关于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系列决策部署,促进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全省农业工作中心任务,以建设美丽乡村、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满足居民休闲消费需要为目标,着力破解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同质同构、模式雷同单一、链条延伸不足、产业融合不够,以及配套设施不完善、文化内涵不丰富、管理服务不规范等问题和短板,推进理念升级、业态升级、硬件升级、内涵升级、服务升级、体系升级、规模升级,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围绕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满足市民休闲旅游需要推动产业发展,不断增强城乡居民获得感、幸福感。二是坚持以农业为基础。依托特色产业深入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不断延长产业链,丰富价值链,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三是坚持以绿色为导向。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注重环境友好和生态文明,提供绿色优质产品和服务。四是坚持以创新为动力。把创新创意作为引领产业发展的引擎,不断提升供给能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五是坚持以文化为灵魂。立足农耕文明,发掘人文内涵,讲好人文故事,打造鲜明文化印记。
(三)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年接待1.5亿人次以上,营业收入超过150亿元,从业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类型多样、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产业格局,支撑农业现代化、带动农民增收、促进美丽乡村建设的作用更加突出;服务水平、发展质量和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重点任务
(一)以规划设计为引领,加快发展理念升级。加强规划对产业发展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做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与相关上位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的衔接,积极推动“多规合一”,因地制宜编制(修订)完善发展规划,推动产业“近城、靠景、依产(特色农业产业)、沿路”有序布局,合理发展。重点开发建设以西安为核心的都市休闲农业圈,构筑沿渭河、汉江、黄河、丹江四条“黄金水道”,南北交通干线、关中环线两条“黄金干线”的六大休闲农业带,凸显陕北黄土风情、关中农耕民俗、陕南山水风光,推动全省加快形成“一圈引领、六带升级、三区联动、多星扩散”发展格局。
(二)以品牌培育为重点,加快业态类型升级。在全省组织实施休闲农业精品工程,尽快形成省市县联动的示范创建机制。继续开展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创建工作,打造一批田园观光类、民俗风情类、农业体验类、民宿度假类等特色鲜明的休闲农园、休闲农庄、休闲乡村。整合项目资金,按照扶优扶强原则,支持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村特色产业小镇。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开展“春赏花”“夏纳凉”“秋采摘”“冬农趣”等主题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发布推介活动,培育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地方品牌。联合有关单位办好“绿水青山家乡美”特色与休闲农业品牌推广系列活动。
(三)以设施建设为支撑,加快硬件配套升级。把握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重要历史机遇,充分利用政府、社会和金融机构等不同渠道资金,加大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改造提升一批休闲农业场所道路、供水、停车场、厕所、垃圾污水处理等设施,扶持建设一批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特色突出的休闲乡村、休闲农园、休闲农庄和农村特色产业小镇。鼓励因地制宜兴建特色餐饮、特色民宿、特色产品、休闲体验等配套服务设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四)以融合文化为核心,加快内涵品质升级。结合各地资源禀赋、人文历史和产业特色,挖掘农耕文化,开展产品、包装、活动、景观等创意创新活动,讲好自然和人文故事,不断增强产品的艺术创造力、想象力、感染力,提升产业文化软实力和持续吸引力。继续做好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加大对已认定遗产保护和合理适度利用。组织有关单位参加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主题展,提高全社会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认识。
(五)以培养人才为关键,加快服务能力升级。落实中省人才振兴计划,加强行政指导、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内容的培训,在陕南、关中、陕北三大片区,分类别、分层次组织开展“百企千人”现场培训活动,培育一批懂业务、善经营的行业发展管理和经营人才。鼓励各地就地就近开展解说、住宿、餐饮、服务知识培训,增强服务意识、规范服务礼仪、提高服务技能,提升从业人员服务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组织编印易学、易懂、易操作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100问》培训教材,加强对规划设计、经营管理、接待服务、营销宣传的指导。
(六)以规范管理为抓手,加快标准体系升级。鼓励各市(区)结合实际制定(修订)完善现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标准,加大宣传贯彻力度,提升产业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水平。注重发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协会、产业联盟和社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快形成经营主体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的管理服务体系。加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主体安全宣传教育,强化安全意识,完善预警机制,提升应急能力。
(七)以壮大主体为路径,加快产业规模升级。以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路径,加快推动产业规模升级。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休闲乡村、休闲农园、休闲农庄和农村特色产业小镇建设。鼓励规模适度的家庭农(林)场发展休闲农业。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创办休闲农业合作社,或与社会资本联办休闲农业企业。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市(区)农业部门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化认识,把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升级行动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统筹支持,不断充实工作力量,完善管理体系,认真履行规划指导、监督管理、协调服务等职责,尽快组织制定区域发展战略、政策、规划、计划并指导实施。同时加大与发展改革、财政、国土、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业和信息化、水利、林业、文化、旅游、扶贫等相关部门对接协调力度,形成更大工作合力。
(二)强化政策落实。各地要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以及省委省政府带动城乡居民增收、全省农业现代化推进规划、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等系列文件精神,加大政策创设和项目争取力度,争取在落实用地政策、加大财政支持、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公共服务等方面创新理念,创新方法,探索出台更加具体有效措施,营造良好政策环境。省农业厅列设专项资金,支持产业升级行动。
(三)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媒介,大力宣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政策措施,及时总结宣传新进展新成效、好做法好经验。创新形式,充分发挥新媒体作用,线上线下联动,因地制宜举办各具特色、形式多样的发布推介活动,加强对各类精品品牌、先进主体、优秀人物宣传,发挥好典型示范的引领带动作用,传播好声音、好故事,营造产业发展良好氛围。
(四)强化公共服务。要认真落实全省休闲农业统计调查及动态监测制度,及时开展动态监测分析,为产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对已认定的各类省级以上休闲农业示范点示范县等品牌实行动态管理考核。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研发休闲农业APP,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借力市场化信息平台,加强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和景点宣传推介,带动沿路特色农产品营销。充分发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有关研究所、创意中心、职业院校的人才优势,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陕西省农业厅
2018年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