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魏文泽)食品安全是老百姓关注的焦点。今年以来,甘肃省食品安全工作在甘肃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市场监管部门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坚持一手抓常态化疫情防控,一手抓食品安全依法治理,综合施策,标本兼治,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
甘肃省市场监管局举办“纵深推进‘铁拳’行动 严查民生领域违法行为”新闻发布会 魏文泽/摄
2021年8月31日上午,甘肃省市场监管局举办“纵深推进‘铁拳’行动 严查民生领域违法行为”新闻发布会,甘肃省市场监管局食品安全协调处处长张兰周介绍,截至目前,甘肃省未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食品安全事件,食品安全形势平稳向好,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甘肃省市场监管局食品安全协调处处长张兰周介绍食品安全监管执法措施 魏文泽/摄
落实“党政同责”要求。甘肃省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食品安全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持续推动“食安甘肃”建设十大攻坚行动。甘肃省委、省政府将食品安全纳入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平安甘肃建设评价体系,列入重点督查事项。甘肃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深入一线调研食品安全工作,省政府常务会议、省政府党组(扩大)会议,听取食品安全工作汇报,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大力整治突出问题。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专项行动为契机,从食品标签、掺假造假、非法添加、餐饮卫生等群众身边事抓起,深入开展乳制品、肉制品、进口冷链食品、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清理、校园食品等专项整治工作,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农兽药残留超标以及保健食品行业违法生产经营、违法宣传营销、欺诈误导消费等违法犯罪行为。截至目前,全省共立案查处违法案件1516件,涉案金额109.1万元,罚没款1419.46万元,移送司法机关案件14件。
实施“互联网+”智慧监管。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全面推广应用“陇上食安”一体化智慧监管平台,着力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各环节的普及应用,实现精准监管、科学监管、高效监管。持续推进“透明车间”“阳光仓储”“明厨亮灶”升级改造,全省“互联网+明厨亮灶”实施单位已达5.4万余家,全省校园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达99%。
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全面实施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风险分级管理,努力将监管从“事后处罚”向“事前整改”转变,完成3209家食品生产企业、152694家食品销售者、100613户餐饮服务提供者风险等级评定,并综合运用评定结果,实施动态风险管理。开展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公开承诺活动,全省有2568家食品经营企业向社会公开承诺,督促企业自觉诚信守法经营。组织对食品生产企业负责人和管理人员抽查考核,累计参加企业2123家,抽查考核覆盖率达95.37%,合格率达97.03%;开展全省餐饮监管和从业人员网上培训,全省参加培训达20余万人次。强化责任约谈,组织召开食用植物油、食醋、酱油生产企业及小作坊负责人责任约谈视频会议和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责任约谈会,共约谈食品生产经营单位259826家次。
严格监督检查。采取明查暗防、体系检查、飞行检查等方式,加大对重点食品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特别是对高风险高敏感性的食品实施重点监测、跟踪监测、持续监测,及时发布抽检信息通告和消费警示。全省完成食品安全监督抽检62552批次,总体合格率达96.63%,问题处置率达100%。甘肃省市场监管局组织对5家食品生产企业和5家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展体系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均已责令整改,立案4起。持续加强进口冷链防控工作,规范86个进口冷链食品总仓管理,落实进口冷链食品安全进货查验及“三专、四证、四不”制度,全面做好人防物防工作。截至目前,市场检测33.5万余份,总仓检测20.6万余份,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推动社会共治。畅通社会监督渠道,建立群众投诉举报快速反应机制,全省受理食品投诉举报3937件。强化信用监管,建立完善“黑名单”制度,加大信用信息公示力度,落实禁业等处罚到人规定,对违法企业坚决予以曝光。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社会各方在食品安全工作中的能动作用,成立“银龄护老队”254支,建成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2906人。深入推进“双安双创”工作,全省已有2个市(州)、47个县(市、区)被命名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兰州、嘉峪关市国家第三批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有序推进。
下一步,甘肃省市场监管局将始终坚持“四个最严”工作要求,着力创新监管方式、推进社会共治、提升治理效能,以永不懈怠的恒心韧劲,持续聚力攻坚,铁碗查办违法犯罪,竭尽全力推进“食安甘肃”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