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监管
山东
下拉
威海水产种业发展成效显著
2021-01-13 23:23:33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编辑:张继明
摘要:在威海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威海水产种业提出以海洋种业为特色、以生物技术为突破,整合全国研究成果,凝练育种、繁育与养殖关键共性技术,打造中国水产种业北繁基地,发展成效显著。


中国食品安全网讯(张继明)水产种业位于整个水产产业链的最上游,是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占据着源头地位,对现代水产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引领和支撑作用,对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海洋强国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2019年以来,在威海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威海水产种业发展成效显著。

加强顶层设计,种业发展布局取得新突破。一是明确战略发展定位。结合威海实际、特色和优势,提出以海洋种业为特色、以生物技术为突破,整合全国研究成果,凝练育种、繁育与养殖关键共性技术,将威海建成现代水产种业先进技术研发、集成、中试、推介的重要平台、实用化技术和成果转化平台,打造中国水产种业北繁基地。二是加强产业发展规划。首次高标准、高质量、高层次规划了威海“2+5+N”现代水产种业发展体系,即在高区、经区规划建立2处育种中心,打造威海北部水产种业“芯”高地;在荣成寻山、虎山、文登泽库、南海小观、乳山徐家规划建设5处现代水产种业园区,打造威海南部水产种业隆起带。在全市规划建立N处水产种业联合育种基地,以点带面,全面实现水产种业提升。三是强化政策资金扶持。印发了《关于支持海洋渔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政策措施》《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2020 年全市海洋产业攻坚突破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对水产种业发展给予了重点支持。2019年以来,共安排资金2亿元投向水产种业基地建设,带动社会投入超过10亿元。

加强基地建设,苗种生产能力取得新提升。一是水产原良种场建设取得新突破。2019年以来,新增5家省级水产原良种场。截至目前,全市省级以上水产原良种场达23处,其中国家级5处,省级18处,数量稳居全省地级市第2位。二是基础工程建设取得新成效。实施68个水产种业和陆基标准化(工厂化)基地建设项目,新建、扩建、改建70万m2标准化苗种生产车间,育苗水体达到210万m3。新建8套工厂化循环水和尾水处理系统,成功推广一批热能循环利用、水质在线监测等先进设施设备,建立了高效、节水、节能生产新模式,育苗设施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三是水产苗种产量取得新提升。目前,苗种年产量达400亿单位,部分品种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有龙头地位,其中,大菱鲆2.5亿尾,占全国40%以上,大菱鲆卵700kg,占全国70%以上,牙鲆卵200kg,占全国60%以上,已成为全国鲆鱼种业中心;许氏平鮋4000万尾、大泷六线鱼200多万尾,分别占全国80%左右;海带60亿株、鲍鱼1.2亿粒,处于全国地级市第一位,牡蛎苗产量处于全国地级市第二位。

强化科研合作,水产良种培育取得新成效。一是加强研发平台建设。积极对接全国涉水产种业高校院所,合作共建了“黄海渔业科技创新研究院”“乳山牡蛎产业研究院”“洋德刺参良种繁育中心”,新建2处涉及水产种业的省级海洋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研发创新平台的建设,为水产种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加强专家团队引进。引进中科院海洋所、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大学(威海)、黄海水产研究所、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鲁东大学、大连海洋大学等科研院所20余个鱼类、扇贝、牡蛎、海带、海参等遗传育种专家团队,开展水产育种合作研究,有效提升了企业育种创新能力和水平。三是良种培育取得新突破。在前期联合培育出“爱伦湾”“荣海一号”海带,“崆峒岛1号”刺参、“蓬莱红2号”栉孔扇贝等8个水产新品种的基础上,又联合培育出“鲁海1号”刺参、“海大3号”长牡蛎2个新品种,另外1个新品种已通过专家评审,培育多个优良品种家系,下一步还将联合申报3-5个新品种。白刺参、紫刺参良种选育、斑头鱼、大泷六线鱼、绿鳍马面鲀苗种繁育技术研究持续推进,黄姑鱼、老鼠斑鱼等实现规模化生产。目前,全市海水养殖良种覆盖率由前几年的不足30%提高到目前的70%以上,处于全省、全国前列。

分享新闻
返回上一页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2 by www2.cfsn.cn. all rights reser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