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监管
广东
下拉
英德市通过电商激活农村经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问题
2019-06-27 15:54来源:南方日报编辑:陈炳秋

刚刚过去的“6·18”电商大促活动日,英德市果康源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宋勇辉一直忙到晚上9时。“‘触网’几年,生意越来越好,希望今年还能拿年度销售冠军。”宋勇辉开怀地笑了。

20190627160203304.jpg

英德市电子商务产业园内,员工在为下单的特产打包准备邮寄。 石磊 摄

当前,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宋勇辉从地地道道的农民变为淘宝销量冠军,再到带动120多户农户脱贫致富,他的创业故事是英德市通过电商激活农村经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的缩影。

政府主导抓好政策、资金和服务体系,产业园解决孵化与渠道等市场难题,农户加入合作社“抱团上网”……多方合力下,英德充分发挥生态优势,通过农村电商构筑起一张连通城乡的网络,努力把短板改造成“潜力板”,不断拓展发展空间。

2018年,英德市农产品网络销售额约为7亿元,近三年年均增速达110.85%。在国务院办公厅2018年督查激励通报中,英德市因推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积极发展农村电商和产销对接成效明显,成为上榜案例。

网售水果,“新农人”跨过“三道坎”

接触电商前,农民宋勇辉苦恼又焦急。身处偏远贫困村,交通闭塞、信息不畅、销路不通,经常看着辛苦种植的水果成堆烂在田间。

现在,45岁的“新农人”宋勇辉只需打开手机,就能接到全国各地订单,调配多个农场的新鲜水果,实时追踪农产品运输位置。

2018年,果康源合作社通过电商销售农产品5万多单,多项产品居淘宝网销量第一,营业额380万元,其中纯利润100万元。

从“面朝黄土背朝天”到淘宝销量冠军,宋勇辉跨过了“三道坎”。

第一道坎,山里的农民怎么“触网”?

转机来自清远英德市“农村电商领头人”培育计划。2013年底,他从政府组织的电商培训班毕业,开了2家天猫店。“触了网,才知道大山不是阻隔,农产品可以几天就翻越千山万水。”宋勇辉说。

最初,他将自产的黄皮、番石榴、柠檬放到淘宝销售。但水果大多烂在了运输路上,不仅没赚钱,还拿出了一整年利润“填窟窿”。

后来,他发现加工包装好的农产品通过电商出售,既有效预防农作物烂在田间地头,又不怕长途运输导致腐烂,还能提高附加值。“一元钱的红薯做成红薯干,网上能卖15元一斤。”他说。

摸出了门道,生意越做越大,困扰宋勇辉的“第二道坎”来了:需求越来越大,货源怎么跟上?

宋勇辉尝试了一条新路子:“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互联网”。2015年初,他牵头组建果康源农民专业合作社,希望带村民一起致富。

果然,农户热情响应,纷纷摘下水果送到合作社。到2015年6月底,短短半年时间,合作社销售总额就达100万元。如今,38户社员种植了200多亩无花果、桑葚,120户周边村民种植了300多亩红薯。

合作社上了轨道,“第三道坎”又横在宋勇辉前面:产品品质怎么保证?

“把品质提上来,才有好招牌!”2015年8月,宋勇辉自建加工厂,定期收购新鲜水果,再统一加工、包装、销售、运输。

农户终于不再为销路发愁。3年多来,仅红薯一项,果康源合作社就收购了150多万斤。前阵子红薯热卖季,农户把红薯运到合作社,问得最多的是:“明年还收吗?我们还能多种点。”

电商产业园带动一成贫困户就业

如果把宋勇辉比作农村电商的一颗种子,那么英德市电商产业园就是让种子发芽成长的绝佳肥料。

2016年,果康源合作社入驻电商产业园。在产业园帮助下,该合作社精准对接沙口镇平峰村、英红镇田江村,使红薯亩产从2000斤提升到5000斤。近3年为全省各地职业农民3000多人次带来新技术,成为广东省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基地。今年,宋勇辉还将筹集300万元新建3条农产品加工生产线,“建成后可带动500户以上农户致富。”

在英德构建的电商扶贫“1+N”体系中,该市电商产业园解决了孵化和渠道两大难题。

“‘1’是电商产业园孵化基地,‘N’是多个农村电商平台。我们引导电商扶贫企业、合作社入驻产业园,孵化企业的同时,也打开贫困户产品网络销售渠道。”英德市电商办副主任宁丽芬介绍。

在宁丽芬看来,“电商(产业园)管渠道、合作社管标准、企业(贫困户)管生产”是重要秘诀,有效带动电商产业园内农产品按照网络销售要求提升品质,变成“网品”。

英德市电商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瑞芬介绍,目前在英德电商产业园中,农特产品O2O体验馆内已有55家企业入驻,线上线下销售约400多种英德特产。农村淘宝英德服务中心为入驻企业提供办公培训、物流、仓储等服务;青年电商创业孵化中心提供10间团队孵化室和25个个人创业区,创业者还能获得O2O体验馆中的产品货源;电商服务中心则提供产品综合服务、金融服务、摄影、美工服务、新供销电商服务,为孵化期的创业团队提供免费办公场所和“一站式”服务。

在产业园带动下,2016年以来,英德扶贫农产品网销总额达1.15亿元,带动贫困户就业或从事相关种养产业超4000人,约占全市贫困人口总数的10%,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约1000元。

更多“雏鸟”还在英德电商产业园内孵化待飞。“除了常见的孵化服务,今年我们还专门成立网红中心和视频内容团队,帮企业和农户打造品牌形象。”杨瑞芬说,近年快手、抖音等网络流量“大户”走红,让人看到了“视频营销+网红经济”的巨大空间。

打造一批电商扶贫企业和特色品牌

2016年6月,英德市启动电商扶贫工作,是全省最早启动电商扶贫项目的县。英德发展农村电商过程中,“政府主导、市场驱动,企业主体、大众创业”的特点尤为鲜明。

政府主导思路清晰,紧抓三个关键点:政策、资金和服务体系。广东所有县(市)中,英德最早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相关单位和各镇街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电商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多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并出台实施加快电商发展的系列政策。随后,又设立农村电商发展基金,每年安排1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及100万元电商工作经费。

“我们还投入大量财力人力,实现电商服务站点、物流体系两个‘全覆盖’。”宁丽芬介绍,英德目前共建成241个镇、村级电商服务站点,实现镇街全覆盖;构建起从市区至23个镇的二段物流配送网络,实现物流快递24个镇街全覆盖,近三年全市电商快递件数年均增速达100.5%。

政策有了、钱来了、快递完善了,农村电商的星星之火正在燎原。

英德市英州红茶业有限公司成立5年,2018年电商总销售额超过800万元。“以前在淘宝上找英德红茶,只能在茶叶的‘其他’品类一栏中搜索。但现在,英德红茶已经家喻户晓。”该公司电商总监陈亚汉非常自豪。

目前,英州红已带动企业所在石灰铺镇186户贫困户脱贫、近400户农户创收增收。2017年开始,该公司天猫商城每销售一份茶叶就提取2元作为扶贫基金,定期发放给石灰铺镇的贫困户,至今发放13万元。

“电商老兵”积庆里茶业有限公司生意做得更大,2018年通过电商销售产品约3000万元。

2018年,龙华村的年轻人刘子科也牵头组建了兴农种植专业合作社,全年电商销售60万元。今年,该村10多户农户已加入兴农合作社。“1至6月电商销售50多万元,预计全年收入将翻倍。”刘子科满怀期待。

还有更多山区农民沿着“南果北调”之路脱贫。目前,英德“村淘项目”直接创造就业岗位超过600个,183位农村淘宝合伙人月均收入超过4000元,300多位淘帮手人员月均收入超过2500元。

与此同时,英德电商产业园、英德农产品电商实验基地、“即送网”“英德家”等电商项目规模正迅速扩大,市场主体活力迸发……

2018年,英德农产品网络销售额约7亿元,近三年年均增速达110.85%;累计培育电商扶贫企业41家,打造电商扶贫产品特色品牌33个。

专家观点

省电商协会副会长、省电商协会农村电商专委会执行主任李华强:

“政府主导到点子上,激发了人的创造力”

自2014年商务部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以来,我国农村电商经历了发展初期、转型提升、融合发展等多个发展阶段。政府如何有效支持电商发展?如何通过电商实现精准扶贫?怎样使脱贫致富变得可持续?英德发展农村电商的经验,值得思考借鉴。

政府态度上,坚持不等不靠、主动作为。比如,英德市政府通过政策手段和财政手段,引导农村电商科学化、规范化、体系化发展,又成立英德市电子商务产业园,打通了培育孵化环节,形成了良好的集聚效应,为电商落地、壮大奠定基础。

执行思路上,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比如,抓住当地电商人才少、能力不强等突出问题,开展电商人才培训,而且重点培训有劳动能力、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掌握了知识、配套了渠道,贫困户成了业务素质优秀的“农村电商领头人”,就业能力有效提升,还能增收创收,充分激发了农户“触网”的活力和创造力。

品牌建设上,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用活动促推广、用网红促销售。比如,2015年至今,英德举办多场论坛、会议、庆典活动,持续不断地营造电商发展氛围,吸引了一批返乡青年、回乡大学生、退伍军人等群体投身农村电商,创业就业。(陈晓 徐婧雯

分享新闻
返回上一页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2 by www2.cfsn.cn. all rights reserve